第212章 皇帝观光第一艘蒸汽船

“大明日报:

孔夫子第五十八代传人孔彦缙,在自己上奏的文书当中,提出了关于同意创办新学的想法。

新学,可使我大明更加强盛,从即日起,朝廷也将开展永乐大学的创办!各地的秀才,可以赶往京城进行学习。

大学学习,朝廷出一半的费用,学子承担一半的费用……”

朱瞻墡在回京之后,就赶紧让大明日报把衍圣公所写的文书放到了上面,让全天下的人都看一看。

而那些大臣们,他们也没什么办法了,既然大明文臣之首都已经同意了这个事情,他们还能说得了什么?

除此以外,新学还将各部的一些官员也放在了里面,让他们好好的学一下,新学的知识。

有户部,工部,制造局甚至是刑部的人,除此以外,也有市舶司钦天监以及太医院。

也可以说,永乐大学,集中了很多的行业在里面,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技能。

大学刚开始创办,人自然是少的,他们是将原来的国子监,进行了一个扩建,作为一个临时的大学场所。

除此以外,工部的人,也在积极进行着建造。因为学习了其他的土木技术,也导致大学的建筑样式变得有些多样。

朱瞻墡的想法是,等到南京城这边的大学开始完善以后,就要开始迁都了。

迁都之后,在顺天再创办一个燕山大学,这样南北都有各自的大学。

慢慢的就可以扩张开来了,只是这个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强大的支撑。

一年后,朱瞻墡和朱高炽一起去到了乾清宫当中,皇帝正非常悠闲的下着棋,看到二人过来,也很是疑惑。

“孙儿,有什么事情,说吧。”

朱瞻墡轻轻解释道:“爷爷,孙儿想说,大明是应该定一个国策了!”

“改日将诸位大臣都聚集在一起,一起商讨一下关于新国策的创立。”

“为什么?”

朱棣好奇道。

“这样,大明数代君王,都会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否则玩物丧志,丢失了祖宗的教诲。”

朱棣听明白了,意思就是,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