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律法

争魏 苍穹之鱼 1426 字 3个月前

论德行,羊祜简直是这时代的标杆。</p>

如果不是他跟陆抗眉来眼去,打好关系,瓦解江东人心,王濬进兵绝不会这么容易。</p>

这时代最缺的也是道德典范。</p>

杨峥怎么着也要把羊祜供起来。</p>

制定新律的人选也初步确认,杜预、卫瓘、索靖、裴秀、张斐、张辅、李密等二十七人,加上文吏和掾属,近一千人。</p>

前期编纂,自然是整理秦法、汉律、魏新律。</p>

“立法是立大秦的根基,不可偏信一家之言!”杨峥察看了新律,开篇就是纳礼入律、礼律并重。</p>

这种做法固然是这个时代的特色。</p>

谁最重礼法?</p>

当然是儒家。</p>

杨峥要立的律法,而不是儒法,人选上,又重新加以更改,在太学中挑了一批墨家、法家的学子。</p>

除此之外,杨峥在开篇定下三条。</p>

一、非杨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p>

二、凡大秦之人,上至王子公卿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一律赋税。</p>

三、大秦永不加赋。</p>

这三条其实相当于大秦的宪、法。</p>

杨峥看了几遍,除了第一条能完全执行,后面两条难度颇大。</p>

但再难也要坚持。</p>

大秦能走多远,其实就看后面两条的执行程度。</p>

当然,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美的东西也经不住人心的渗透,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后代和后世立下一个标杆。</p>

也算是大秦的初衷。</p>

不得不说,开国皇帝的威信就是大,无人敢反驳,也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p>

整个大秦仿佛一张白纸,仍由杨峥自由挥洒泼墨。</p>

一个国家的气质取决于前两代。</p>

光武帝以豪强而取天下,于是豪强在东汉不断壮大,逐渐形成士族门阀,而东汉正是灭在士族豪强头上。</p>

司马懿、司马师耍阴谋诡计,东西两晋便充斥着各种阴谋诡计,从上斗到下,从里烂到外。</p>

大秦将来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杨峥觉得,至少不会像司马家的晋朝那般窝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