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富民

争魏 苍穹之鱼 1199 字 3个月前

加上杨峥一向对事不对人,升迁全靠政绩说话,让官吏们都能用心实事,而不是把心思全放在内斗上。

无为而治最大的好处是制造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

政、治宽松,文化也就宽松了。

曹魏有三曹七子,文化水平发展到一个高峰。

但司马家各种没底线,正直的士人纷纷避世,拒绝司马家的征辟,清谈玄学之风越演越烈,脱离实际,清谈变成了空谈,社会风气空前浮躁,到处都是沽名钓誉之辈。

其实魏晋时代各种学术非常活跃。

佛教就是在这个时期与华夏文明结合,尤其以敦煌、姑臧为最。

道教也是在此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太平道到五斗米教,演变为天师道。

马钧、刘徽、皇甫谧、裴秀、祖冲之、丽道元、葛洪等等,机械、医术、地理、天文、数学、水文、化学等等,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而这时代的儒学也没有固步自封,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很多士人都比较全能,嵇康、杜预、卫瓘、索靖、裴秀、张华等等,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书生。

只要司马家的晋朝不是太拉胯,华夏文明会提前四百年进入一个新阶段。

可惜司马家不仅拉胯,还扯蛋……

“陛下,青营子弟去年在交州寻到优良稻种,今年试种成功,亩产提高一成!”赵阿七兴奋的提着一小麻袋稻谷进来。

“哦?”杨峥大喜。

投入这么多年,终于看到效果了。

这时代的良田,按照《史记·河渠书、《食货志记载,一亩可产粟三石八斗四升,也就是后世的两百八十一斤左右,南方稻谷亩产水稻两石半。

提高一成,看似不多,但架不住全国的基数大。

而且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想要提高人口,一是提高粮食产量,二是轻徭薄赋。

两者其实是相通的,减小他们的生存压力,生存压力大,每日为生计奔波,自己都养不活,哪还有心情生娃?

其实杨峥个人不太喜欢吃粟米,口感没有小麦和稻米好,主要是熬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