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文事

争魏 苍穹之鱼 1107 字 2023-02-06

张斅、杜宽也颇有著述。

远在西域的冯琦,不知怎么诓骗了一些学者过来,背着厚厚的书袋。

秦国稳定,天竺的僧人也增多了不少。

不过大多聚集在姑臧。

姑臧成了学术、思想之渊薮,东西南北,各种文明在此碰撞。

儒家原本不屑与这些邪门歪道交流,但在杨峥的坚持下,杜宽、张斅带着一批儒士加入其中,与西面的学者展开思想碰撞。

杨峥觉得任何一种文明只要固步自封,就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即便这时代,华夏文明站在顶峰,也需要睁眼看看别人。

热情最高的是天竺僧人,能从天竺不远万里而来,岂是凡夫俗子?

几乎都是天竺的学者。

到姑臧一年左右就能熟练掌握汉言,能说会写,大批量翻译佛经。

最出名的是竺佛图澄,天竺人,九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到罽宾学法,学成之后游历西域诸国,名震一时,有弟子近千人,在西原备受推崇,号为“神僧”,后从河西走廊入姑臧,与张斅、杜宽、西域学者辩法,名噪一时。

杨峥心中一动,若是佛学昌盛,倒也是一把控制草原和西域的利器。

当然,过犹不及,这玩意儿若是发展的太肆无忌惮,也不是什么好事。

就看怎么管理。

正好竺佛图澄向官府提出营建一座新佛寺。

杨峥将其纳入官府管辖之中,所有僧人都必须通过宣义司的考试,拿到度牒,才是真正的僧人,否则就是非法的野僧。

河西、西域的佛寺,也要按人头纳税,有佛田也必须交田赋,杨峥只免去了他们的徭役。

姑臧学术氛围浓厚,更大的原因是因为纸张。

这绝对是华夏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

纸张需求增大,让豪强们看到了一条财路,纷纷兴建造纸作坊。

不过杨峥为了防止黄土高原和黄河上游的环境恶化,禁止河西、关陇、河套兴建造纸作坊。

只在蜀中、南中大规模扶植。

也算是对蜀中豪强的一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