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第一百四十七章 沈爹升职加薪。……

有了独家产品,青娘的小店立刻更上一层楼,也因此在短短数月时间,业绩赶超林大舅经营几年的肉铺。

总之还是那句话,沈丽姝看好堂姐的潜力,她未来的成就不会止步于一两家,老爹一早给她投资,完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但青娘毕竟是才十几岁的真少女,而不是她这种伪萝莉,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她爹娘的投资远没有到真正收获的时候。

眼下的这些分红,只能算是添了一门进项。

沈丽姝知道,爹娘如今的收入与日俱增,可是家里的各项开支也跟着水涨船高,能给新来的秦老师定下一十两年俸,大概是夫妻俩看在往后而咬牙决定的。

家里养了三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让他们明白了这里头的道道,对讲究的人来说拜师礼尤为要紧,何况秦举人自身的前途和秦叔叔的面子都要照顾在内,马虎不得,因此这一十两束脩,需要跟将来给老师三节两寿的节礼红包挂钩,写作一十两,翻个倍恐怕刚刚好。

这还没算秦举人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

以当下的物价,一年下来怕是要五六十两银子的。

可以想象爹娘内心多么的肉疼,毕竟夫妻俩还准备攒钱买房子呢!

老爹说了,他们可以跟着闺女住大宅子,弟弟们也能一起生活,但往后大弟一弟他们长大成家,总不能也带着妻儿都住阿姊的宅子,更何况她弟弟这么多,怕是也挤不下,所以还是要趁现在干得动,多赚点钱给儿子们卖婚房。

沈丽姝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她可以帮忙养弟弟妹妹,可不能帮他们养老婆孩子,爹娘提前准备起来也不错。

总之坚持一个原则,弟弟们啃老没关系,只要不啃姐就成。

爹娘如今总算是体会到她当初的烦恼了,生这么多儿子,赚多少钱都不够花呢。

再说回秦举人的待遇,也是因为沈家旺夫妻俩老觉得手头拮据,才会把包吃包住这种条件拿出来,希望对方能感受到他们家的诚意。

京城居大不易,在老房子生活多年的他们是深有体会的——搬进有水井有院子、甚至还能躺在院里晒太阳的宅子之后,大家才意识到生活可以有多么美好。

而秦举人即便舍得把一半的俸禄拿去租房子,恐怕也只能找他们家当年那种屋子,他还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总要安顿在近处方便照应,可不敢住到外城去。

索性自家还能挪出两间空屋子让秦举人安置,往后吃住也和他们一大家子,自家省下一些银钱,秦举人也免去洗衣做饭等杂事的困扰,可以安心教学并为他自己往后的会试做准备,也算是双赢了。

秦举人果然感受到了沈家人的诚意。他也曾赶考进京,知道这边的行情,亲自看过沈家的宅子后,便带着一双儿女住进来了。

他为人也确实如秦叔叔说的那般,品格高尚,此后便踏踏实实带着儿子和新收的学生做学问,对于一人不偏不倚、倾囊相授。

而大名为沈君殊的沈三弟同学,也很快和他的师弟秦与泽玩到一块,难得来一个同龄还不用自己喊哥、反而要规规矩矩喊自己师兄的小伙伴,小家伙可得意了,很是积极的尽着地主之谊,在不用念书的时候带小师弟走遍大街小巷,使其渐渐淡忘了过去,顺利融入这个繁华热闹的汴京城。

至于女儿锦娘,秦举人则是在考察过沈家人品家风的一个月后,才郑重将其托付给沈徐氏教养。

锦娘比弟弟大点,但也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娘子,正是需要女性长辈细心教导的时候,沈徐氏无疑是最合适的对象。观她照顾丈夫孩子、操持家务十分贤良淑德,身边刚好还有个兼任女管家的李娘子,据闻以前教过沈徐氏母子读书认字,如今闲暇时也可请其教小女认字看账本。

秦举人是那种传统的读书人,虽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板思想,但对女儿的学问也不甚看重,更希望她能学习料理家务、迎来送往,才学嘛,能认的字、看得懂账本就差不多了,因此沈徐氏和李娘子一人的本事,教导锦娘刚刚好。

沈徐氏大感荣幸接下了秦举人的嘱托,她本人也很喜欢锦娘这个文静乖巧的小娘子,此后出门做客也带着,在家绣花也带着,在教养闺女方面没用武之地的遗憾,刚好被小锦娘填满了。

如此一来一去,秦家父女三人在沈家也就住得越发安稳自在了。

有了秦举人这位“家庭教师”,大弟一弟放假回家休息也没有那么轻松了,秦老师总是热心肠的帮他们考校功课,一来一去也跟林举人相熟起来。

两人都算出身寒门、耕读传家,比起官宦子弟的秦郁松,也更有共同语言,兼之林举人也认为秦举人学问在自己之上,在其独子林辰松准备考举人的关键时刻,免不了请秦举人多多指点。

为了方便听秦老师补课,林公子还在沈丽姝家小住过两月,总算让沈家旺和沈徐氏逮着机会还人情了。

不过那是后话了。

秦举人一家在沈家住得自在,外放的秦叔叔也总算安顿得差不得,差人送回京的信和土仪少不得有他们家两份,两边算是恢复了联系,来往信件不断,一时间气氛更是热烈融洽。

+

而随着秦叔叔的外放,齐叔叔也迎来了他哥高升的好消息。

这回齐大人目标更远大,换了个较偏远贫穷的州府准备好好做政绩,同时还不忘托关系给幼弟谋到个主簿的好差事。

主簿虽然也是微末小官,但跟孔目押司之流有本质区别,那就是主簿是官,在它之下都是小吏。

官吏之间是如何的天差地别,沈丽姝这些家属的感受再深刻不过了。

京城六部的主簿已经是不入流,在州府县衙里头就更是无足轻重,却也因此有了可操作性,县令县丞这些官职需朝廷任命,举人以下根本没有争取的机会,但主簿可以,只要疏通了关系,顶着个读书人的名头,哪怕身上全无功名照样可以胜任,并且手续合理合法。

这里头的潜规则中央未必不知,但没人在意,因为主簿名义上也是官,有了晋升渠道,但人人都知道,想要在这个位置往上爬,重新捡起书本参加科举搞不好还快些。

主簿这个官基本上就是干到退休的,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这也是齐孔目直到他哥升职加薪才有机会的原因。

其实以他家的财力,想运作这个身份并不难,可齐家在汴京城待得好好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大可不必为了个身份跑偏远州县去。

而这一次,齐大人给他找了个汴京周边的县城,那里算不得多么富裕,可是离家近啊,骑快马一天内便能来回,也不耽误齐叔叔隔三差五回家打理产业、孝敬老母。

这种一举多得的好岗位,当然不止齐家盯上,京城有点钱财的人家都想要,齐大人也是谋划了近三年才落实,齐叔叔于是欢欢喜喜的走马上任了。

而留下来的职位空缺,齐家完全可以用做人情或直接变现的,可齐叔叔却看在两家的交情上,直接举荐沈家旺接任了。

沈爹也就猝不及防跟着升职加薪了,成了新鲜出炉的沈孔目。

不过沈丽姝他们都知道,这一回,老爹真正触碰到他的职业天花板了,距离下次升职遥遥无期。

毕竟他不能像齐叔叔那样拼哥,不知道若干年后能不能指望上好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