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厂在县城南郊,有两个大门,一个门在东边,是收购棉花专用门,一个门在西边,面朝官路,是正门,大门平时都是关闭着,只有厂领导出入才打开。而大门两边的两个小偏门,平时供厂里的工人上下班出入,或在收花季节,卖花的棉农卖过棉花之后,凭出门证出棉厂的通道。

棉花厂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野地。野地里除了棉花和红薯,别的秋庄家几乎收割完毕,而冬小麦还没有播种,那一望无际的田野,这边光秃一片,那片光秃一片,像个衣不遮体的落魄人。

冷战到了棉花厂西门,中年门卫不让进,说是让他走东门。

“东门在哪儿?”冷战第一次来县棉厂,还真不知道棉厂有几个大门。其实,他连县棉厂在哪儿都不知道,到了县城全靠一张嘴打听,在县城打听了一百圈,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好不容易才寻到棉厂。

“东门当然在棉厂的东边,如果在南边那就叫南门了。”门卫没好气的说。

“咋过去?”冷战耐着性子问。要是在冷店,他早一拳挥过去了。即便在县城,如果不是棉厂,他也会给对方些颜色看。这是凤鸣上班的棉厂,他得拿捏点自己。

“走过去,你要是会飞就飞过去。”那中年门卫说罢,旁边两个年轻保卫笑了起来。

其中一个保卫见冷战的脸色难看,怕双方起冲突,他隔着镂空的不绣钢大门赶紧向南一挥胳膊,说:“从南边绕过去吧。”

“谢谢。”冷战说罢,骑上自行车上官路,向南走了一里多地,才走到棉厂的尽头,顺着棉厂的南围墙,有一条向东的土路,冷战估摸着就是从这条路绕过去,这绕就是几里地,绕了半个棉厂,才绕到东门。

这东门的门卫是个五十岁左右的老男人,一脸的白癜风,看上去很吓人,不过,他很热情,冷战一说找林凤鸣,他不做过多的盘问,便赶紧让门卫室的一个年轻保安去传达。

冷战便如愿以偿的见到了凤鸣。

半年多不见,凤鸣竟长高了不少,若不问年龄,只凭身高,她可以称为大人了。

这棉花厂的工人和面粉厂的工人一样,上一天班出来,浑身上下都是工作痕迹。面粉厂的工人出来是一身白面粉,棉花厂的工人出来是一身棉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