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想到此时的舒瑾可能如何看待她,她挺直的背脊垮下来,神色落寞。

林盛说得半天,见林薇在发呆,不由恼道:“五妹你在听吗?”

林薇垂下眼,没有应声,只觉得欲哭无泪,欲恼无言。

……

林盛离开之后不久,眼瞧空地上人少了些,卫灵儿便带着卫昭去放风筝。舒静怡想邀请舒瑾一起去骑马,但舒瑾以身体不适为由拒了,让舒静怡和舒静柔去玩,她们两姐妹遗憾中相携去而去。

舒瑾独自留在桃树下。

他慵懒坐于案几旁,修长的手指,指节分明,闲闲执白釉杯盏,阵阵清风吹拂而过,吹得他身上一袭宽大衣袍衣袂飘飘。如是郎君,本便面如冠玉,朗目疏眉,这一幕落在旁人眼中,越认为舒家大公子若清风朗月,乃天人之姿。

然而舒瑾能得那么多世家公子哥儿的拥簇自不会是因为他生得好看。

也不会单纯因他的国公府世子身份。

实际上,他年少时便因写得一篇篇炳炳烺烺的文章而才名在外,邺京皆知舒家大公子文采斐然。

何况其又师从明镜门的主官徐阔,武艺高强。

舒瑾这些年虽然在邺京沉寂了下去,但无人轻视于他,不提今上似乎对他颇为青睐。外人眼瞧皇帝陛下欲他入明镜门,被拒却不恼,连今上都是如此态度,有脑子的当然也就只盼着与他交好。

可惜“天人”此时一门心思忙于观摩卫灵儿和卫昭放风筝。

小马风筝高高飞上天,与四周的“孔雀”、“燕子”、“蝴蝶”之类的风筝相比可谓独具一格。

舒瑾也不知她为何挑了这么个风筝给“卫枣儿”。

难道是因为今天新得的那两匹马?

不过,舒瑾觉得卫灵儿确实一直都有意不把“卫枣儿”培养成世人眼中的大家闺秀。他从程夫子口中了解到,“卫枣儿”去学堂上课,课上总是十分认真,布置的背书、练字等课业,也常常要比一同上课的少爷们都完成得更好。

除去“卫枣儿”勤奋好学,与卫灵儿的督促定是分不开的。

卫灵儿也费尽心思让“卫枣儿”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