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中邑城

夜主咸阳 老米同志 1872 字 3个月前

边城中邑,齐国西北部的中转枢纽之郭也。

平舒,扼守燕齐边境。河间,乃齐御攻赵之桥头堡。

由于此二城位置上战略地位比较特殊,所以偏向军事化,于是在物产方面比较匮乏是肯定的。由于要腾出更多地方让军队驻扎的缘故,所以连同商业活动都没有其他地方活跃。

不过毕竟是三国边境,久而久之便造就了其后方中邑城的繁华。

中邑城虽带了个城字,其实严格意义上来应该只能算是个较大的“郭”。

有墙为城,无墙为郭。所以这偌大的中邑城并没有那些高大的城防措施。

也正是因为这里没有一般城池的局限性,才能造就其繁荣的商业。当然,由于交通极为便利,自也成为了如粮食这样大宗商品的集散地。

齐国凭借此地收取不菲的商税之余,同样也将平舒,河间两城的粮草供给点设在了此处。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两个边境军事重城,居然把关乎生死命运的粮仓放在了第三处地点。

当然,一开始肯定是不会如此安排的,只是实在耐不住中邑城里商人多呀。

与其让积压在仓库里的粮食腐烂发霉凭生耗损,不如借予商人之手来回倒腾一下。这样即能为将士们创收,又能保证粮食永远都保持着新鲜状态,如此又何乐不为呢?

初衷是好的,不过每日都要从两城之内转运出粮食,且不说个中手续公文很是繁复,每每出入城门还要等待太过耽误时辰。

加上运货量太大很是影响正常通行,久而久之将领们一拍板,干脆直接将粮仓直接设置在中邑算了。

如此一来只需派出足够兵马守护,加上两个方向都有城池拱卫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当然,更大的原因还是齐国本身的强大,通常都是它寻着赵,燕两国搞摩擦,反过来被挑衅人家可不敢。在此前提下,也就行成了这种畸形的防御体系。

官道之上,风尘仆仆行来双人两马。稍微个高的那个头戴斗笠,斗笠之下是张腊黄僵硬的脸,穿着是玄色束身得体长衫。

行走间似有飒飒寒风席卷,好像就连头顶夏日的毒辣都无法驱散分毫。

个矮的这个看起来便没有那么违和了,起码那张稚嫩的脸配得起如今这副身板。

也不会像旁边这人一样,明明是张生人勿近的彪悍脸,正常情况应该是虎背熊腰大象腿才符合他这气质的。

可这位倒好,这修长的身材,真的是换个头再在胸前塞俩粗麦窝窝头,那活脱脱就是个娇俏女儿体魄。

这年头有马的都注定不是普通人,不是军中人物便是豪门世家。可是偏偏这两人的穿着却又太过俭朴,腰上竟是连半块压衣摆的玉珏都没有。

要知道这年头稍微有点身份的,谁腰上不挂点值钱点的东西彰显地位?

反差如此的强烈,怪不得一路行来很容易遭受到路人的诸多打量。不过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过往行商好奇心一过,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姐,咱们这是要去哪啊?这都绕了一大圈了!”

“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说一遍……”

腊黄面瘫脸冷声冷语,目光都不带移一下。身边这个小年轻一听立即吓得把脖子往回一缩连连赔笑。

“寒丑哥,叫你哥行吧?咱们这是要去哪啊?”

“中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