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1章

胡问静哈哈大笑:“竟然想要去衙门告大楚国际衙门?竟然想要抢劫大楚的楼船?你们还知道什么是王法吗?”

她厉声道:“谁敢对大楚不敬,谁就要死。来人,砍下这些对大楚不敬的王八蛋的脑袋筑京观。”

无数林邑百姓的惊叫声中,几十个大楚将士慢悠悠地砍下几百颗人头堆放在京观之上。

无数林邑百姓终于想起来了,大楚国际衙门可不是善堂,更不是他们的爹娘。

有林邑百姓坐在地上大哭:“我家真的快要饿死了,这可怎么办啊。”其余百姓同样大哭,造反什么倒是有人想过,可是想到朝廷士卒手里的刀剑,想到造反是要诛灭九族的,心中立刻就胆怯了,唯有痛哭流泪,造反必死,嚎哭说不定还能够遇到大善人。

有林邑百姓跪在地上对着胡问静叫道:“将军,我有一个孩子还小,求你买了我家孩子吧,我全家好歹有人活下来。”其余百姓同样跪下,按着孩子的脑袋对着胡问静磕头:“将军,你就买了我家的孩子吧。”

胡问静叹气道:“你就舍的孩子从小没了爹娘,跟我去千里之外的大楚?你要知道,你这辈子都看不到孩子了。”

一群林邑百姓大哭,谁愿意卖了儿女啊,这不是死全家和活下一个二选一吗?

码头前哭声震天,忽然有一个人大步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厉声道:“大楚将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林邑原本就是大汉属地,我林邑百姓原本就是大汉百姓,我林邑百姓身上流着血原本就是汉人的血,大楚继承了中原的道统,自然是我汉人的朝廷,我汉人自然都是大楚子民,你身为大楚将军为何眼睁睁地看着我大楚百姓饿死而置之不理?”

胡问静大惊失色:“你如何证明你是大楚子民?”

无数林邑百姓一齐看着那人,那人傲然挺起了胸膛:“就凭我的姓名!就凭我会说洛阳话!就凭我一家数十口人对大楚的忠心耿耿!”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十口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齐声歌唱:“……你可知林邑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交州”!……”【注2】

胡问静以袖掩面,肩膀耸动,显然被歌声感动了,哽咽着道:“你虽然说得不错,但林邑国自立一国已经百年,如今朝廷没有夺取林邑之心。我大楚国不求林邑国一寸土地一个铜板,只想将公平正义和爱灌输到全世界。”

她盯着那一家人,道:“不过,本将军也不能让大楚的百姓在异国他乡活活饿死,也罢,你若能抛下在林邑的家业,就跟我去大楚吧。”

胡问静顿了顿,道:“你要想清楚了,我大楚追求公平正义和爱,百姓没有私产,没有商业,没有服装铺,没有酒楼,所有人都在集体农庄一起种地养猪养鸡,每日从早做到晚,好些人累得吐血,比在林邑种地辛苦几百倍。”

她鄙夷地看着楼船下的所有林邑百姓,道:“不骗你们,林邑的农民太落后了,竟然让稻子天生天养,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活计,放在大楚这是绝不可能的,每日的活计超出林邑农民几百倍,习惯了林邑农活的百姓到了大楚活活累死都不稀奇。”

胡问静是真的鄙夷林邑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华夏早已精耕细作了,而东南亚的国家竟然只会将稻种扔在地里,任由他们自然生长。南宋的《岭外代答》卷三《惰农》对东南亚诸国的农业记载曰,“……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就这狗屎一般的种地态度放到华夏一定被爹娘打死!这东南亚诸国真是走了狗屎运,有早熟耐旱高产的稻种,不然一群懒鬼早就全部饿死了。

楼船前,那唱歌的一家托儿听了胡问静的喝问,挺起胸膛:“累怕什么?死才可怕!我等不怕从早忙到晚,不怕累得吐血,大楚百姓可以做,为何我做不得?我只问,大楚集体农庄一日可以吃几碗野菜粥?”

楼船前无数百姓一齐盯着胡问静,不错,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胡问静笑了:“大楚集体农庄有时候吃野菜粥,有时候吃五谷杂粮,有时候吃米饭,有时候吃芋头,不论吃什么,只要完成了当日的工作,饭菜管饱,每十日还有肉吃。”

楼船前无数林邑百姓眼睛都直了,这简直是皇帝过的日子!

那一家托儿毫不犹豫地道:“我是大楚子民,我一定要回大楚,我要去大楚种地,永远不回林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