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丁观是个穷人,没有钱,没有家世,处处被人耻笑,这尊严几乎是

他唯一的自豪了。他为什么要背上吃软饭的名头?丁家冬天烧不起碳,但不烧碳就不能活了吗?丁家确实比王家差了几十条街,但是丁家就吃不饱饭了吗?至于为了一口羊肉去吃软饭呢?

丁观知道王梓晴悄悄的暗示过让他去提亲,丁观的父母也问过他要不要去王家提亲,但他都有各种理由敷衍着,拖延着。他想要娶王梓晴,也想要自尊。他想要发达了再去提亲,不求与王家一样是个小门阀,至少家里有个百亩良田,那么他就可以挺着腰板娶王梓晴了。虽然百亩良田在王家的眼中依然什么都不是,但是百亩良田的收益至少可以让王梓晴维持在王家的吃穿用度,可以有几个丫鬟伺候,可以冬天用上炭盆。

可是发达哪是这么容易的,丁家几十年来都无力挽回,丁观怎么可能在几年内发达?

丁观心中最理想的情况是王家借他一笔钱,他有很多想法,可是没有本金实施,只要王家借了他启动资金,他努力奋斗几年后一定会发达的,然后就风风光光的娶王梓晴过门。

丁观认为他是有良心的,他若是没有良心,若是只为了钱而爱上了王梓晴,他早就直接要求入赘王家了,何必一直拖延着。他只是想要一个尊严,想要妻儿在他自身的努力下过得幸福,有错吗?

这几年的时间对王梓晴而言意味着什么,丁观是没有考虑的,若是拿了王家的钱做启动资金却依然没有发达又怎么办,丁观也是没有考虑的。

但岁月如刀,丁观还没有发达,竟然又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他竟然有个奇葩的“从一而终”命格!他一生只能有一个女人,不然就要横死。

这该死的“从一而终”命格断绝了丁观借助王家的钱财纳妾的可能。他这一辈子只能有王梓晴一个女人,可是,王梓晴真的能够生出儿子吗?

这个质问让丁观颤抖。他曾经悄悄的观察过王梓晴的体态,按照那些算命的、三姑六婆的经验,王梓晴只怕不是一个肯定能够生儿子的人,那些“能生儿子”的经验中的要求王梓晴一条都不符合。

“吃软饭”的光环让丁观痛苦,但是放在“绝后”面前就不怎么重要了。

绝后啊!九代单传的丁家竟然要绝后了!在他的手中绝后了!

丁观浑身发抖,这个压力太大了,大到他无法承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后了还有什么孝顺不孝顺的?他绝后了,百年之后就没人给他烧纸钱了。

丁观问自己,他为什么不娶一个一看就能生儿子的女人维持丁家的香火,而要娶王梓晴呢?

当这个念头产生之后,更多的念头不由自主的冒了出来。他为什么要抛弃尊严娶一个比他有钱的妻子?他为什么要顶着“吃软饭”的嘲笑?他为什么要背着“贪图绝户女的财产”的污名?他娶一个能生养的、没有丁家有钱的、普通的农家女不好吗?

丁观确定自己爱王梓晴,但是在他的心中婚姻和爱情是可以割裂的,爱的重要性绝对没有家族的延续来的重要,也未必有自尊重要。

所以,丁观决定选择更正确也更简单更负责的做法。

“我要娶一个能生养的普通农家女子,力争多生几个儿子。”丁观认真的的道。

……

王梓晴就是这样失恋了,或者说失婚了。

王老爷和王夫人对此一万分的高兴,门当户对最重要了,若是女儿嫁给了那个丁观肯定不幸福。

王老爷此时此刻才终于明白了胡问静的手段。

王梓晴单纯的想要纯洁的唯一的爱,父母反对的言语怎么听得进去了?就算父母找了几百个丁观不合适的证据甩在王梓晴的脸上,王梓晴也会坚决的无视,搞不好就学卓文君为爱私奔了,他们除了像卓文君那倒霉老子一样给白痴女儿送钱送地送仆役,还能怎么做?哦,他们还能每天烧香祈祷丁观在王梓晴年老色衰的时候没有遇到真爱,不会写一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给王梓晴。不过卓文君有强有力的娘家势力压死司马相如,孤独的王家可没有,这王梓晴若是受到了“十三个字书信”,哪怕照抄卓文君的回信,这丁观只怕也不会理会的。

如今在胡问静一顿操作之后,丁观主动提出分手,岂不是最圆满的结局?

王老爷和王夫人对视一眼,看着憔悴的女儿,娴熟的挤出哀伤和同情,心里想着这荆州若是不错,那就卖掉了谯县的家业搬来荆州。

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王梓晴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见丁观了,又能烦心多久。爱情是世界上只奇妙的东西,有时候比金刚石还要坚硬,海枯石烂都不会改变,有时候却比黄花菜凉的还要快。这情郎娶了别人之后,爱情肯定是不存在了,运气好过了今年冬天后王梓晴就不会记得丁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