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那将军见众人意见一致,点头道:“那末将派人去西平郡通知马护军,我们直接去武威城。”不通知马隆那就是得罪人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礼数必须面面俱到。

众人笑着:“原该如此。”大家都是倒霉蛋,就别自己折腾自己了,能省力就省力,何必玩死自己呢。

那王姓中年男子下了马,瘫倒在地上喘息,一个男子凑了过来,笑道:“王兄与胡司马有旧,此去见了胡司马定然是感慨万千了。”其余人笑着,谁不知道这家伙与胡问静有仇啊,二十四友艳行记中有三章是写他的呢。

那王兄努力板起脸不说话,其余人更是偷偷的笑。这王兄正是大名鼎鼎的废物王敞。

有人劝着:“王兄虽然与胡问静有过节,且莫因私废公。”

其余人也认真的点头,王敞是不是因私废公关其余人p事,但是这是在胡问静和马隆的地盘,要是肆无忌惮的得罪了人,万一胡问静发飙,众人未必有机会活着回到洛阳。

有人扯住王敞的衣袖:“小不忍则乱大谋。”想要报复胡问静也要忍到回到了洛阳。

王敞用力点头:“诸位放心,王某绝不会对胡问静恶语相向。”打死不告诉你们王某与胡问静的关系好着呢。

众人放心了不少,只要王敞脑子没病,这一趟差事就纯粹是个脏活累活而已。

武威胡人作乱的消息混乱无比,竟然还有峰回路转死人复活的戏码,皇帝陛下司马炎数次因为消息而变色,脸面都丢光了,震怒之下责令兵部必须查清真相。可兵部有个p的本事查明真相,兵部的所有消息都来自飞鸽传说或者八百里加急,写急报的源头消息就错了,他们能怎么办?

朝廷大臣对武威胡人作乱众说纷纭,以贾充为首的一派官员支持马隆已经平定了胡人作乱,理由是若胡人势大马隆战死,那么秦州首当其冲,肯定已经发现了数万胡人叛军的痕迹,此刻没有收到秦州的急报说明秦州安稳,自然是马隆已经平定了胡人作乱。

以王浑王济父子为首的一派官员认为马隆肯定战死了,秦州只怕也陷入了战乱,至于此刻没有收到秦州的消息是因为送信的人还在路上。征西大将军司马骏总督凉州秦州雍州军事,他的军报是武威陷落,马隆失踪,自然比其余消息要可靠的多了。所以朝廷当务之急就是立刻派遣援军进入凉州平叛,若是朝廷没有合适的军队那就让匈奴人刘渊率领匈奴士卒去凉州,匈奴人骁勇善战,肯定可以一举平定凉州。

以卫瓘为首的一群官员却坚持再等新的消息,不论是凉州陷落马隆战死还是作乱的胡人已经被马隆杀光了,新的消息总会陆续到来,何必急在一时呢,凉州到洛阳有三四千里路,不论发生了什么变化都不会立刻影响洛阳和大缙的江山社稷,大缙有的是时间慢悠悠的调整应对。

司马炎采用了卫瓘等人的办法,咬牙又等了十余日,这期间马隆的军报一封都没有,司马骏却发了新的军报,武威的胡人作乱已经平定了,马隆安然无恙。

原本有了这道军报已经给武威胡人做乱画上了句号,可新的问题产生了。

“到底武威作乱是真的还是假的?”王浑王济等人坚决质疑马隆的人品,数万胡人作乱竟然在短短的几日内就平定了,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的。若是朝廷因为“数万胡人作乱”的军报给马隆胡问静加官进爵,结果发现这是虚报军功,武威城其实只有三个胡人闹事,朝廷的颜面往哪里搁?

这个看法很是代表朝廷中百官的看法,就是司马炎也有些犹豫了,当年秃发树机能闹腾得秦州凉州民不聊生,连绵数年,如今秃发鲜卑又是数万人作乱,却几日就平了,这前后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不怀疑都不成。

王济冷冷的指出马隆造假的原因:“数日内平定数万胡人作乱,马隆只怕是要封王了。”一群官员点头,马隆已经老了,是以五品的护军退休,还是欺负朝廷距离凉州太遥远,赌一把混个“平西王”萌阴子孙呢?这其中的利益实在是太大,马隆鬼迷心窍也是有可能的。若是不核实清楚了,信不信以后边关守将天天上报军功,“今日杀一百,明日杀八十“,“胡人尸体首级尽数被抢了回去,所以没有收集可以作证”,一年之后看军报已经杀了几十万胡人了,胡人该杀绝种了吧,结果几十万胡人一路杀到京城了。

满朝文武的怀疑之下,司马炎不得不派人去武威郡核实真假,“不能让功臣寒心,也不能让朝廷蒙羞”。

就在这背景之下,王敞和一群官员背上了这个核实真假的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