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挑拨胡人内斗也很容易。比如我可以带了群手下在胡人去的最多的酒楼中喝酒,然后假装喝醉酒说漏了嘴,透露慕容轩辕作乱失败是因为有胡人不想鲜卑族得到凉州而故意向我提前泄露了消息,慕容轩辕也不是我亲手所杀,而是死于某个胡人奸细的手中,酒醒之后大惊失色大为后悔,严查当日听到我说漏嘴的胡人;比如可以大肆宣扬鲜卑人是真正勇敢能打的民族,羯人都是菜鸟;比如遇到鲜卑人女子就赞扬她们的美貌勤劳勇敢,遇到羯人就鄙夷他们的男子比鲜卑人女子都不如;比如鲜卑人与其他胡人有争执争斗,毫不犹豫的偏向鲜卑人;比如与鲜卑人交易的时候公平交易,与其他胡人交易的时候往死里压价。这么多“重鲜卑,轻其他胡人”的手段下去,就不信其余胡人不敌视鲜卑人。秃发鲜卑本来就是个个部落组成,也不是铁板块,以上办法还能继续深化在秃发鲜卑的各个部落,鲜卑旦内乱,我们更无忧矣。”

“制造瘟疫可能有点难,但是在破坏水源就太容易了,在井水里下毒,下巴豆,撒石灰,这种计谋不用我教你们吧?”

胡问静看马隆等人的小眼神得意极了,相信我,这种事情我最拿手了,看了这么多女频宅斗小说对各种阴损的挑拨手段了如指掌。“要不是怕杀得太快导致胡人惊恐后直接作乱,胡某年就可以坑死那些胡人。”

群将领冷汗淋漓,使劲的打量胡问静,这个女子以前是干什么的,何以如此阴狠?

马隆皱眉,这个计策除了与朝廷吸纳胡人的政策相悖,其余倒是没什么,决胜庙堂才是战争的最高端手段,兵书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能够用各种阴狠的手段干掉胡人又有何妨?他细细的想着,若是他下令嘉峪关和玉门关悄悄闭关,两关守将和敦煌郡太守定笑得牙都掉了,绝对不会上报朝廷自找麻烦。但是,真的能够稳妥的杀光了胡人?他有些犹豫,“稳妥”二字还包含了不会被朝廷知道,不会被爱胡人胜过爱缙人的征西大将军司马骏砍下脑袋。

马隆对杀尽胡人能够瞒过司马骏的耳目的可行性丝毫都不抱幻想:“请说下策。”

胡问静死死的盯着马隆,有这么精彩的中策在,竟然还问下策?她不耐烦的道:“下策就是以夷制夷。”

“摆出真心吸纳鲜卑人的姿态,在鲜卑人中征募士卒,设立鲜卑营,专门用来维持胡人居住区域的治安,鲜卑营的人数不用多,五十人就够了。而后……”

马隆已经听懂了,大笑:“好办法!用胡人杀胡人,既可以缓解我凉州兵力不够的危机,又可以削弱胡人的势力,更可以激化鲜卑人与其他胡人的矛盾。”这个鲜卑营当然也有继续深化“鲜卑人也是汉人”,给鲜卑人条先上的同道,安抚鲜卑年轻人的目的,但是这些小小的目的与用胡人杀胡人的目的相比不值提。

胡问静看马隆,反应这么大,这是决定采取下策了?她急忙提醒:“喂喂喂,想清楚啊,下策隐患很大的!”

马隆点头,收敛了笑容,细细的从头开始检视胡问静的上中下三策。

忽略会被朝廷追究的严重政治后患,只从军事角度考虑,上策果然最简单,几乎是什么力气都不用花,完全是坐看胡人死于内讧和饥饿,而且完全不怕胡人看穿,因为整个计划就是阳谋,胡人就是看穿了也没有任何的办法。马隆心中微微动,这上策很有上兵伐谋的味道,而且……他有些奇怪,这上策很有胡人已经是大缙的最大威胁,必须用最谨慎最稳妥的态度对待的味道。

中策是上策的弱化版,而且非常的讲究操作,每步的挑拨都必须战战兢兢,稍有不慎就会失败,但优点在于全程动嘴,成功了就得到巨大的收益,失败了却没什么损失。胡人和汉人的矛盾都大到不能共存了,还在乎被胡人揭穿后更恨汉人吗?而且在马隆看来只要诸般手段齐使用,但有个成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扩大其他挑拨离间计策的成功率,中策的整体成功率应该非常高。

下策就有些尴尬了,从战略角度而言文不值。上策什么都不做,中策只动嘴皮子,而下策属于直接下场了,三者相比之下下策真是差得不能再差了。下策的实行也有很大的隐患,每县五十个鲜卑人士卒看似不多,只要敢作乱随时都能剿灭,可是那是五十个执法者啊,谁能保证这五十个鲜卑士卒只针对胡人而不是针对汉人?谁能保证这五十个鲜卑士卒不会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巨大的威望,成为五十个鲜卑人未来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