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番外二(完)

京城除夕无宵禁。

爆竹声声,欢笑阵阵,家家户户点起辟邪的大火堆,岁的小子们穿着新袄,蹦蹦跳跳跟着家里长辈出门赏灯会,看傩舞。

裴显停马在光行坊门边,抱姜鸾下了马,把缰绳栓在路边马桩。

送傩队伍正从大街经过。舞戏火把如长龙,跟随的足有数千人,浩浩荡荡不见头尾。

为首的傩翁和傩婆两个,在队伍最前头载歌载舞,大声唱辞;身后众多的傩戏伶人戴着鬼怪面具,高声应和;大群拍手跟随的童子们戴着各式各样的驱傩面具,笑闹声响彻长街。

今年新君登基、大军凯旋,朱雀大街赶建了两座三十尺高的大灯山,供百姓赏玩,京城一百零八坊门大开,百姓蜂拥而出赏灯,赶着做除夕生意的小贩挤挤挨挨在坊门里叫卖。

姜鸾裹着大氅,好奇地站在一处货郎摊位面前。扁担挑子里的大小物件在路边铺开,挂在竹杆子最上头吆喝叫卖的,是除夕应景的驱傩面具。

她指着各式各样的面具问,“面具上的图案有什么讲究?”

姜鸾头上戴着帷帽,夜色灯火里虽然瞧不清面目,但通身的矜贵气,一见便是微服出来游玩的世家贵女。

货郎急忙取下竹竿高处挂着的驱傩面具,递过来给姜鸾验看。

“回贵人的话,画得越凶,驱邪效果越好。瞧瞧这对,是今年新出的式样。左边这个是兵马大元帅裴显,右边这个是骠骑大将军谢征。贵人买一对带回去挂在门上,驱邪效果极好的!”

姜鸾一手拿一个,举在灯火下细瞧,那浓墨重彩勾勒出两个黑朱色的大花脸,横眉怒目,果然凶得很。

正好裴显拴好了马过来,随手拿起一个在灯下细看。

“瞧着不像是关公。这是钟馗?”

姜鸾笑得差点岔气。

“嗯?”裴显不动声色瞧她的反应,“猜错了?”

货郎凑过来夸赞道,“郎君的眼光是极好的,一下就挑到了小人摊位上最吉利的驱傩面具。面具上画的这位,可是咱们大闻朝百年难得的武曲星下凡,战无不胜,最近刚刚封了宰相的河北道兵马大元帅,裴显!郎君买一个回去,挂在屋里驱邪,效果顶了天的好!”

裴显:“……”

他借着灯火打量手里的面具,半边黑白半边朱色,浓重彩墨勾勒出铜铃似的一对怒目,极为嫌弃地扔回去,

“青面獠牙,画的什么鬼画符。”

挽了姜鸾的手,就要带她往前去。

姜鸾不肯走。往他身上一扑,抱住手臂不放,“是腊月里刚出的稀罕式样。我要买一对回去。可是我没带荷包。”

裴显抬手从自己的腰带扯下钱袋子,摸出一颗金珠,递给货郎。

货郎喜笑颜开,急忙挑拣了最好的两个面具递过来,口口声声都是“贵人戴着,除夕辟邪,效果极好!”

裴显嫌弃地拎在手里,不肯戴。姜鸾戴了‘兵马大元帅’的面具,把帷帽去了,顶着一张威武怒目的面具,高高兴兴跟裴显挽手走在长街上。

腊月里大军凯旋,类似的面具在京城兴盛得很。跟随送傩队伍的人群里处处可见横眉将军,怒目金刚。

各处热闹坊门边,货郎们大声招呼生意,异口同声喊的都是:

“骠骑大将军!兵马大元帅!买一只回家供着,诸事大吉;买一对回家供着,驱祟辟邪!春联门画,新春桃符,驱傩面具,任君挑选,带回家喽!”

姜鸾笑得站不住,靠在裴显的肩头,把面具抬起半截,露出嫣粉丰润的唇。小巧的下巴搭在线条优美的肩窝处。

“彦之,再给我几粒金珠。我要把他们摊位上的兵马大元帅都买回去。”

裴显不给。

除夕夜正在化雪,天上月光映着地上碎雪光,夜风料峭。

他把姜鸾冰凉的双手握在自己掌心里捂着,另一只手把厚实的大氅往上提了提,拢住她全身,顺手在她的双螺髻上猛揉一把,

“钱有的是,不许买那一堆青面獠牙的鬼画符。”

姜鸾看一家嚷嚷着要买一家面具,裴显坚决不给钱。跟着送傩队伍走过两条街,买下来的都是些宫廷不常见的小玩意儿,竹蜻蜓,彩陀螺,皮影戏的一整套小人。

“我要灯球。”姜鸾扯着裴显的袍袖,指向一处热闹的货郎摊,长杆高处插了几十只枣栗大小、内加珠茸的灯球[1]。

“我有一对白毛球的耳坠子,形状大小都和灯球差不多。等元宵节那晚,正好搭配着穿戴起来。”

裴显拉着她挤开人群进去。片刻后,挤开人群出来。姜鸾捧着满手的灯球,发髻上插了最好看的一只粉芙蕖色灯球,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才走出去十几步,又停下,“快看那边的面人!”

一群童子围着手艺人,摊位上竖起旗帜,旗上写着“面人张”三个大字。

草垛子高处插了几只样品,反握琵琶的飞天仙女,手举五彩石补天的人身蛇尾的女娲,一对憨态可掬的福娃。五官神态惟妙惟肖,衣衫褶皱都细细地捏出来。

姜鸾把满手灯球收进裴显的荷包里,兴致勃勃拉着他挤进人群。

面人张正在捏一对小夫妻的面人。二十出头的白面书生,十七八岁的温婉娘子。小夫妻真人就站在摊位前,手挽着手,小娘子低着头羞涩地笑。

“小娘子,头抬起来些哟。”面人张笑呵呵地说,“老朽手里的面人马上就捏好喽,小娘子看看像不像?”

小娘子羞得不肯抬头,围观的童子们已经纷纷瞪大了眼,哇的惊叹拍手,“像,好像!”

白面书生喜得给了两倍的铜钱,小夫妻每人举着一只面人,挽着手往朱雀大街灯山方向去了。

姜鸾挽着裴显的手站在摊位面前,递去一粒金珠。

面人张在灯火下抬头瞧见两人,惊得‘哟’了声,起身把招牌旗子放倒,好声好气地和周围人群团团作揖,叫他们等会儿再来。

等围观人群散去,他急忙过来行礼,“小的见过两位贵人。敢问来的可是兵马大元帅?”

裴显一挑眉,“认识我?”

“小的吃这行手艺饭,从小练出看人不忘的本事。当日大军凯旋入城,小的远远见过裴帅一面,因此认得。裴帅可是要捏面人?小的不收裴帅的钱!”

姜鸾笑起来,指尖敲了敲他的摊位,“金珠你收着。今晚不是他,是我要捏面人。”

面人张收了金珠,“敢问贵人要捏什么。”

“人不在近前,只靠言语形容,我说,你捏,能捏得出吗?”

“只要形貌形容得具体,贵人一句句地说,老朽一样样地捏。”

“好极了。”姜鸾满意地开始一样样细数。

“小娃娃,四五岁。杏眼,瓜子脸,水弯眉,肌肤瓷白,发直而浓黑,额发齐眉,梳缠金线的双丫髻。喜欢穿……嗯,就捏粉芙蕖色的小襦裙……抱着一只猫儿。”

“啊,对了,那只猫儿通体乌黑,只有耳朵尖上雪白。”

裴显听到头一句时,眸光已经睨过来。

姜鸾装作没瞧见,字字句句地形容妥当,站在摊位面前,低头去瞧面人张的手指灵动捏动,用起五色面料,不多时,一个栩栩如生的四五岁小女童便出现面人张的手中。

姜鸾接过粉雕玉琢的小面人,塞进裴显的手里,张口又开始描述下一个,

“小娃娃,还是四五岁。这次是个男娃娃。一对狭长内双的丹凤眼,剑锋眉,鼻梁高且挺直,发直而浓黑,梳双团髻。小孩儿的脸当然是圆嘟嘟的,不过喜欢瞪人,眼神凶巴巴的。穿小郎君的海涛色如意纹锦袍,抱着……嗯,抱刀吧。”

面人张听出点门道,打量着裴显的相貌轮廓,笑呵呵道,“听起来倒有点像裴帅的五官相貌。老朽斗胆,按着裴帅的五官往小了捏一捏?”

姜鸾一拍手,赞道,“就是这样。你放手去捏,让我瞧瞧什么样子。对了,小娃娃的脸要捏得肉嘟嘟的。”

面人张手艺熟练,顷刻后便捏出一个四五岁的男娃娃。

果然就像姜鸾所形容的,狭长凤眼,斜剑眉,双团髻,穿一身小郎君的海蓝袍子。极可爱的圆嘟嘟的脸蛋,头大身小的短身材,配上凶巴巴的严肃瞪视神情,怀里抱一把刀。

仔细去看,就连抱的那把刀,都严格仿着裴显腰间挂着的那把刀,捏得一模一样。

姜鸾举着栩栩如生的男娃娃面人,放到裴显的前面,比对一处,笑一回。等笑够了,小心地捏了捏面人圆嘟嘟的粉脸蛋,过去牵真人的手,心满意足地说,“走吧。”

这回轮到裴显不走了。

他把已经转身要走的姜鸾给拖回来,抬手把她戴着的驱傩面具给拿下来,对面人张说,

“按她的相貌再捏个面人。你看人不忘,看一眼是不是足够捏起来?”

面人张急忙道,“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