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先生原是大顺第一谋士 宋献策逃离闯王实属无奈

上回书说到,玉玉向章先生请教完天下大势后,又向章先生请教李闯王和他爸的,个人最终的命运的问题了。

章先生听了沉思了一会儿道:“这个吗?怎么说呢?”

“假如吴三桂投降清廷,引清兵入关的话,那么大顺皇帝的农民军,由于经验不足和两极分化,很可能会不敌清兵的。”

“要是这样的话,李闯王的农民军,很可能将不得不退出京城后,想退回到他们的大本营陕西一带。”

“可是在他们撤退过程中,不但可能遭遇到清兵的疯狂追击,而且还会遭到所到之处的地主武装的疯狂狙击的。”

“因为刘宗敏等人,对明朝降官的拷掠助饷,已经打怕了各地的地主武装,他们生怕家破人亡的悲剧,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所以他们对李闯王和他的农民军,恨得咬牙切齿。是不共戴天仇仇人,欲除之而后快的。”

“所以我认为大顺皇帝的最终结局,不是被清兵穷追不舍而杀害,就是被各地的地主武装,在其势弱时,群起而攻之后残杀的。”

“至于令尊何大人吗?我看他到现在都对大顺皇帝仍抱有幻想,仍然对他和高夫人是忠心耿耿的。”

“不排除他为了保护闯王和高夫人,而与清兵死战到底的!”

“所以玉玉姑娘呀!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呀!令尊大人可是大顺王朝中,少有的几个忠臣良将之一呀!”

“且想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终生的人呀!如果闯王和高夫人,最终遭遇什么不测的话,他能不能逃过一劫,就要看他有没有造化了。”

玉玉一听,心中咯噔一下。想不到自己的父亲没当官时命运多舛,现在当了大官也是凶多吉少呀!

于是她又急忙问章先生道:“先生既然这么有远见卓识,那么能否有什么灵丹妙药,来劝劝执迷不悟的父亲,使他早日脱离这个苦海,而逃出生天呢?”

章先生听了:“玉玉姑娘呀!这个恐怕很难。令尊大人对李闯王和高夫人十分的崇拜,对他们忠心耿耿,是决无二心的。这恐怕到他死都无法改变的。”

“难道父亲就看不清,当初李闯王他们提出均田地,同富贵的口号,只是他们招兵买马的幌子吗?”

“难道父亲就看不破这红尘,远离这尘世之争吗?”玉玉听后又着急地问章先生道。

章先生听了,摇了摇头说:“这个恐怕不太可能吧!因为令尊何大人,不能说是被李闯王他们洗了脑。”

“中了他们虚假承诺的毒,只是他当初美好的愿望根深蒂固,不管多难他都想实现似的。”

“所以他时李闯王和农民军仍抱有幻想,最后肯定会死战到底的。”

“至于要说让令尊何大人,看破红尘,远离世事之争。这更不可能!因为在李闯王的农民军中。”

“看清了李闯王非一代雄才大略的明主,并看破红尘,想远离他而去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李闯王的三大谋士之一的宋献策。”

玉玉一听又问道:“这些事情章先生你又是,如何知道得如此的一清二楚呢?还看清整个形势,看破红尘的只有李闯王的三大谋士之一的宋献策呢?”

这时章先生听了,却对玉玉和兔墩墩大元帅说道:“事到如今,我也就不瞒二位了,因为我就是宋献策呀!”

玉玉和兔墩墩大元帅一听,大吃一惊:“原来章先生,你就是李闯王的三大谋士之一的宋献策呀!怪不得你对大顺王朝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呀!”

“那就说说你这个宋献策,献策献策的,为什么不给大顺王朝献计献策,反而会看破红尘,萌生退意,并跑到香包救灾基地来了呢?”

只听宋献策叹了一口气道:“唉!并非老夫没有为大顺王朝献计献策呀!而是献了,不是闯王不听,就是闯王听了,可他的手下执行不了,又有毛用呀!”

“其实早在我加盟闯王之时,就屡次三番对闯王讲,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爱民如子,不要滥杀无辜。”

“对于明朝前官员,是奸臣,是贪官污吏的,可以惩处,可以没收家产,但对于一般的明朝官员,则不能一概而论地拷掠索饷呀!”

“还有更不能放纵部下对明朝百姓,也趁机打砸抢烧呀!不但不能,而且到了任何地方。”

“都要对广大百姓宽赋免役,使他们安居乐业才行!总之在任何地方,你不能做丧失民心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