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社区货币的信任革命

屏幕上的三个字还在闪。

“你输了。”

我没有动。老周站在身后,呼吸声很轻。苏晴已经去医疗区检查新一批伤员,这里只剩下我和他,还有终端里不断刷新的日志数据流。

那根光纤通向的地底深处,到现在也没查清终点。假档案被触发后,信号只回溯到旧地铁调度中心就断了。敌人知道我们在追。

但我们现在不能停。

我调出经济模块界面。司法系统刚稳住,可黑市交易又出了事。今早西区发生械斗,起因是有人用伪造的物资凭证换走五袋大米,对方发现被骗后直接开枪。两人重伤,一人当场死亡。

这种事最近越来越多。

我让零域生成一份实时报告。数据显示,过去十二小时内,非官方交易量上涨百分之六十三,其中七成涉及高溢价置换,净水剂、抗生素、电池组成了硬通货。人们不再相信口头承诺,也不再信任纸质票据。

必须建立新的交换规则。

我按下通讯键:“叫经济学家来指挥中心。”

二十分钟后,他到了。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抱着一个老旧的平板电脑。他坐下来,没说话,先把数据接进主网。

“我们得发钱。”他说,“不是纸,也不是电子记账,而是能验证、不可复制的东西——用维度晶体做‘信币’。每一枚都嵌入唯一指纹。可以小额流通,也能拆分使用。”

老周听见最后一句,直接抬头:“粮票也是纸,但它背后有整个仓库的粮食。现在搞这个‘信币’,把希望押在一堆发光的石头上?”我没说什么,只是觉得不能再退回分粮的老模式。

启动零域。脑海里浮现出一枚——直径三厘米,厚度两毫米,中心晶体,周围环绕能槽,构成最基础的能量烙印单元,一旦成型完成。

我伸手。一道银光闪过,一枚金属圆盘出现在掌心,表面泛着淡淡的蓝纹。

“第一枚信币。”我说,“每一道纹印,只要接入终端就能验真伪。”

经济学家拿起硬币,手指摩挲着边缘:“这东西能跑通,我们可以建刷币机器、出电口……那就试试。”

“那就试试。”我说,“三台ATM,止痛片兑换00ml液体,七天内信币有效。”

老周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接下来六小时,我们完成了首批一千枚信币的铸造,并部署了三台自助终端。机器由回收金属焊接而成,内部装有识别模块和安全锁控系统。信币投进去,选择“300ml”,三秒后自动弹出一瓶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