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睁开眼的时候,灯还亮着。苏晴坐在对面,正在往一块金属片上刻编号。她的手很稳,每一道划痕都清晰可见。
头上的纱布有点紧,碰上去还有点疼。我没动,只是看着她把那块金属放进一个透明袋子里,然后贴上标签。
“第一批感应芯片做完了。”她说,“一共三十个,够覆盖医疗站和东区宿舍。”
我点点头。昨天我们商量的方案现在必须立刻执行。那些变异不是偶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下一个倒下的可能是孩子。
“你还能撑住吗?”她问。
我能感觉到精神力还没恢复。昨晚建模时留下的空荡感还在脑子里,像被抽走过一次。但时间不等人。
“可以。”我说。
她把设计图推到我面前。比之前简化了很多,只保留了最核心的信号采集模块。每个芯片只需要捕捉心跳、体温和细胞代谢速率三个数据,超出阈值就自动报警。
我闭上眼,启动领域。
意识里浮现出整个社区的布局。从医疗站开始,向外辐射出七条居住带。我把这三十个节点一个个标进去,对应每个人的腕带位置。每生成一个芯片,都要消耗一点精神力。我控制节奏,分批构建,不敢一次性完成。
额头慢慢出汗。第一组十个做完时,手指有点发抖。
苏晴递来一杯水,里面加了电解质粉。我喝完,休息了五分钟,继续。
第二批十五个做完,我已经能感觉到太阳穴在跳。最后五个是断开做的,中间停了两次。等最后一个节点落位,眼前闪了一下黑,但我没让系统崩溃。
“完成了。”我说。
她立刻打开终端,接入信号源。屏幕上跳出一排绿色光点,代表设备已激活。居民手腕上的监测器开始实时上传数据。
“系统运行正常。”她说,“接下来就是等。”
我们没说话,盯着屏幕。三小时后,警报响了。
七个红点同时闪烁,集中在东区净水舱附近。调出数据一看,这些人细胞分裂速度翻了两倍,DNA修复酶活性掉到正常值的三成以下。情况比预想的还快。
“他们昨天都喝了那里的水。”苏晴调出饮水记录,“可净水舱有三层过滤,不该出现污染。”
我站起来,走到供水管线模型前。用零域扫描管道内壁,发现一段隐蔽接头处有残留物。放大结构,分子排列方式很熟悉。
“是守夜人用过的化学制剂。”我说,“他们改了水源。”
苏晴脸色变了。“这种化合物会破坏基因稳定性,加速变异。如果一直没人发现,整片区域的人都会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