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像电源管理、传感器这类中低端芯片,国内自给率其实快接近30%了。”
“而且,台积电的16nm芯片卖给华为,一颗要价80美元。”
“国内很多厂能做40nm的电源芯片,一颗才卖5元人民币。”
“手机CPU我们短期追不上,但家电、工业设备里用的很多芯片,中小厂靠性价比就能抢市场。”
陈岩心里咯噔一下:这学生仔怎么对数据这么门清?
连价格差都知道?
谢爽立刻低头用手机搜了下,插话道:
“对啊伟哥,我看美的集团2014年的财报。”
“里就提到了,他们进口电源芯片一年花了十几亿,还说成本压力大!”
陈岩的脸有点绷不住。
美的财报?这我都只是扫过一眼…
他们连这个都深挖了?
李伟点点头,对陈岩说:
“您看,需求是明摆着的。”
“很多家电企业、汽车零部件厂,都有降低成本的压力,正在寻找国产替代。”
“我们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哪些中小厂有能力稳定质量,能接住这部分需求。”
“不用一开始就做最顶级的,能先把‘替代进口’的活干好,就不算白日梦。”
陈岩开始冒汗:这思路…也太务实了。
居然是从下游反推上游?
他皱着眉,他看过美的的财报,但没往芯片替代这方面深想。
李伟接着说道:
“您可能觉得40nm、55nm工艺落后了,做充电宝、路由器利润薄。”
“但您想过没有,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里提到,到2020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要达到500万辆,现在才多少?”
“未来车载充电机(OBC)、电池管理系统(BMS)里需要的大量电源芯片。”
“恰恰是40nm-55nm工艺的天下,而且对功耗要求不像手机芯片那么苛刻。”
“中小厂只要把良率稳住,就有巨大机会。”
陈岩背后一凉:新能源政策我写过稿!
但我从来没把芯片和这个政策关联起来!
他的逻辑链完整得可怕…
陈岩愣了一下,这个规划他报道过,但焦点都在整车和电池,没细想配套芯片。
李伟又笑了笑,补充了个细节:
“陈记者,不知道您上周是不是参加了‘深圳电子展’?”
“有个叫‘中微半导体’的摊位,不大起眼,摆了个刻蚀机模型,没多少人停留吧?”
“但我觉得,这种在关键设备上默默投入的公司,未来很可能就是破局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