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深秋,寒风凛冽。张彦明裹紧单薄的衣衫,踩着满地的落叶,艰难地走在陌生的街道上。他已经来京三日,盘缠所剩无几,却连步军统领衙门的大门都还没能靠近。
第一次去告状,他被门卫拦在外面:“去去去!哪里来的乡巴佬?这是你来的地方吗?”
第二次,他试着塞给门卫几个铜钱,才得以接近大门,但诉状还是没能递进去。
“你这诉状写得不清不楚,又无真凭实据,大人哪有闲工夫理会?”门卫不耐烦地挥手赶他走。
张彦明不甘心,在衙门外守了整整两天,看着那些锦衣华服的人进出自由,而自己这个布衣百姓却连门都进不去。
这天清晨,他早早来到衙门外,跪在冰冷的石板上,高举诉状,大声喊冤:“青天大老爷!小民张彦明,有冤情上告!求青天大老爷为小女伸冤啊!”
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凄厉,引来路人侧目。门卫上前驱赶:“滚开!这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张彦明不肯起身,继续高喊:“小女被逼致死,通州衙门口袒护凶犯!求大老爷明察!”
吵闹声惊动了衙门内的官员。不久,一个师爷模样的人走出来,皱眉问道:“何事喧哗?”
门卫忙道:“回师爷,是个疯癫老汉,整天在此喊冤。”
师爷打量张彦明几眼,见他虽然衣衫褴褛,但神色坚决,不似疯癫之人,便道:“你有何冤情?诉状拿来我看。”
张彦明急忙呈上诉状。师爷粗略浏览,见是通州人命案子,眉头皱得更深:“通州的案子,自有通州衙门审理,为何越级上告?”
张彦明叩首道:“回大人,通州衙门验尸不公,偏袒凶犯。小民无奈,只得京控鸣冤!”
师爷沉吟片刻。清代允许“京控”,但通常需要确有冤情才予受理。此案涉及人命,且控诉州衙不公,倒也不能置之不理。
“你且在此等候,我禀报大人。”师爷拿着诉状进去了。
张彦明跪在寒风中,心中忐忑不安。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若再不成功,就只能流落京城,或者灰溜溜地回通州。
约莫一个时辰后,师爷出来道:“大人准了你的状子。但京控非同小可,若查无实据,你要反坐诬告之罪,可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