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战术的模拟

沈逸坐在训练室的主控终端前,屏幕上浮现出“策略模拟空间”的登录界面。他的指尖在确认键上稍作停留,随即果断按下。

画面一转,熟悉的虚拟战场出现在视野中。这里是天选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一个能够根据现实数据构建出高度拟真的战斗环境,并进行百万次推演的空间。在这里,他可以无限试错、反复调整,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战术路径。

“载入‘暗潮’战队核心战斗模型。”沈逸低声说道,系统随之开始加载。

几秒后,模拟战场上出现了敌方队伍的身影。他们依旧保持着那种诡异而精准的节奏,仿佛每一次行动都经过了严密计算。沈逸眯起眼,心中已有准备。

第一轮模拟开始。

他选择了团队惯用的高机动性突袭战术。队伍迅速分散,试图通过快速切入打乱对方节奏。然而仅仅三分钟,模拟便以失败告终——所有成员全灭,死因几乎一致:被地形机关围困,陷入无法脱身的陷阱区域。

系统给出的数据反馈显示,胜率仅为42%。

沈逸沉思片刻,调出战术面板,开始调整站位配置和技能释放顺序。他注意到,在模拟过程中,敌方有一名角色始终占据地图关键节点,利用环境控制打断己方进攻节奏。

“这不是巧合。”他低声自语,“他们的战术体系里,有预设的地图机制响应模块。”

这意味着,对方不仅能掌握地形机关的触发时机,还能预测敌人的移动轨迹,提前布控。

沈逸关闭了当前模拟,重新进入系统设置界面。他决定精简建模参数,剔除冗余数据,让模拟运行更高效。同时,他手动调整了部分数值权重,确保模型不会因个别角色属性异常而影响整体平衡。

完成调整后,他启动了第二轮模拟。

这一次,他采用了双线推进战术,将团队分为两个小队,分别从不同方向发起试探性进攻。敌方果然再次尝试封锁关键通道,但这次,沈逸的小队成功绕开陷阱区,并利用控制技能打断了对方的节奏。

战局一度逆转,但在后期阶段,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输出端乏力,最终仍未能取得胜利。

系统提示:“该对手熟悉标准战术套路。”

沈逸眉头微蹙,意识到不能再依赖常规打法。他需要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变体战术,能够在不同开局条件下灵活切换,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打破僵局。

他调出战术树界面,开始设计多套备用方案。其中包括:

双核心输出模式: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输出点,增强团队容错率;

环境反制机制:利用己方技能干扰敌方对地形机关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