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诗会

“本王嘛,就是来蹭杯酒喝,顺便沾点文气,诸位就当我不存在便好。”

两位地位最尊贵者发话,场间气氛总算松弛了些许。

但众人依旧有些放不开。罗彬见状,知道还需自己再添一把火。

他笑道:

“既然大家谦让,那范某便抛砖引玉,先作一首,为这位远行的朋友送别,也为诗会暖暖场。”

他故作沉吟片刻,仿佛在构思,几个呼吸后,缓缓吟道: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此诗一出,满场皆静。

诗中那苍茫开阔的意境、真挚深沉的别情,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弦。

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好!好一个‘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意境高远,情真意切,范公子大才!”

有了罗彬这首高质量的“暖场诗”,场子彻底热络起来。

京都才子底蕴不俗,很快便有人按捺不住,或起身吟诵自己的新作,或出上联求对,更有甚者拿出精心撰写的文章请求点评,也有人取出珍藏古籍邀众人共赏。

一时间,诗、词、歌、赋、对联、文章鉴赏……各种文雅活动交织,气氛热烈,真正的百花齐放。

诗会从午后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墨香居内灯火通明,映照着湖光夜色,别有一番风味。

眼见时辰已晚,罗彬再次起身,示意众人安静。

小主,

“诸位,天色已晚,诗会也接近尾声。”

他声音清晰传遍全场,

“在结束之前,范某想再献丑一首词,赠予我那位即将远行的朋友,聊表心意。”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期待之色。

太子和二皇子更是坐直了身体,目光灼灼。

罗彬清了清嗓子,目光悠远,仿佛沉浸在某种情绪中,缓缓吟诵出一首婉约空灵的词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句落下,满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比之前更热烈的叫好声!

这首《如梦令》篇幅短小,却意境全出,将一种闲适、微醺、偶遇美景的惊喜与灵动描绘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穷。

“妙啊!寥寥数语,恍若亲临其境!”

“此词清丽婉约,别具一格,范公子真乃词中圣手!”

太子和二皇子也忍不住抚掌赞叹,带头鼓掌。

而在女眷席中,一直努力降低存在感的海棠朵朵,听到这首明显是送给她的词,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虽不甚精通诗文,但那词中描绘的意境和蕴含的、对过往无忧时光的追忆与淡淡怅惘,却清晰地传递到她心中。

这词……是送给她的?

一时间,海棠心潮翻涌,怔怔地望着主台上那个身影,心情复杂难言,既有感动,又有即将离别的酸楚,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明晰的悸动。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这已是今晚高潮之时,罗彬的“表演”还未结束。

吟完《如梦令》,他并未坐下,反而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酒意微醺的狂放。他大声唤道:

“若若!取纸笔来!多取一些!”

范若若虽不解,但还是立刻吩咐下人搬来长案,铺开厚厚一叠宣纸,研好浓墨。

在众人疑惑又期待的目光中,罗彬随手提起身边一个还剩大半坛酒的酒坛,仰头“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更添几分不羁。

他将酒坛往桌上重重一顿,朗声道:

“不瞒诸位!范某昨夜梦见仙人入梦,授我诗文百篇!今日趁着酒兴,当着诸位高贤之面,我便一吐为快,将这梦中所得,尽数录出,请诸位品鉴!”

仙人入梦?这说法未免有些玄乎,众人尚未及细想,便见罗彬已然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首首,一篇篇,或豪迈奔放,或沉郁顿挫,或清旷豁达,或婉约凄美……全是另一个时空千锤百炼的传世经典!

罗彬语速极快,几乎不加思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仿佛真的有无穷无尽的才思从他胸中奔涌而出!

起初,若若还能勉强跟上抄录,但很快便手忙脚乱。

婉儿见状,毫不犹豫地起身加入,挽起袖子,帮忙铺纸磨墨。

二皇子李承泽看得眼中异彩连连,竟也按捺不住,离席走到案前,抓起一支笔,加入了抄录的行列!

太子李承乾脸色变幻,最终一咬牙,也顾不得储君身份,快步上前,寻了空处,奋笔疾书!

整个观景台,乃至整个墨香居后院,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除了罗彬那如同金石坠地、朗朗吟诵的声音,以及毛笔在宣纸上疾走的沙沙声,再无其他杂音!

所有人都被这前所未有的场景惊呆了,目瞪口呆地看着主台上那个纵情吟诵的身影,看着三位身份尊贵之人伏案疾书的景象,看着一张张写满惊世诗文的宣墨被迅速写满,铺陈开来,甚至飘落在地……

这已不是诗会,这是一场文化的飓风,一场精神的洗礼!

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无尽的震撼,他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个时代的文运,在此地轰然爆发!

不知过了多久,罗彬的声音渐渐停歇,他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身子晃了晃,脸上带着满足而又“醉醺醺”的笑容,将手中空了的酒坛随手一抛。

若若连忙上前,和婉儿一左一右搀扶住他。

罗彬“醉眼朦胧”地看了看满地的诗词,摆了摆手,含糊道:

“没、没了……仙人所授,尽在于此了……诸位,自、自便……”

说罢,便任由若若和婉儿搀扶着,脚步虚浮地走向内堂休息。

留下全场石化般的众人,以及满场散落、墨迹未干的、足以照亮整个庆国文坛、乃至整个天下的煌煌诗篇!

太子、二皇子等人望着那堆积如山的文稿,再望向罗彬离去的方向,眼神复杂无比,有震撼,有钦佩,有狂热,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忌惮。

而混在人群中的海棠朵朵,早已忘记了离愁,只剩下满心的震撼与茫然。

她看着那被无数人视为瑰宝的满地诗文,又想起那首专门送给她的、清丽婉约的《如梦令》,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范闲,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夜,墨香居诗会,“桃花居士”范闲“斗酒诗百篇”、“仙人授文”的事迹,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京都,并必将以更快的速度,辐射向整个天下,包括那正在前来庆国路上的北齐使团,以及使团中那位德高望重的文坛大家——庄墨韩。

罗彬的目的,已然超额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