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82章

顾锦棠默念,都是为了助农扶贫,贫道没有故意欺骗感情,福生无量天尊……

……

石临茶叶的名气传遍大江南北,顾锦棠的名字也随着“春江花月夜”“苔痕上阶绿”两款茶而为文人所熟知。

不慕名利的道家居士在苗域深山之中采茶耕读,多么有靖节先生遗风!

难怪这茶如此不俗,嗯!

不说风雅人士,从市井到高门府第中,石临的茶叶瞬间风靡京师上下,人们发现这茶喝得竟对沉缓的身体有奇效。

听说皇宫里的圣上都喜爱喝它。

那些赶到石临瓜分第一批茶叶的商人,转手卖出赚得盆满钵满,满面春风回石临找到顾锦棠,迫不及待早早签订第二次合作。

辛苦一年的村民终于拿到报酬,从衙署拎着沉重的钱袋子离开,直到回家都还没回过神来。

“快打开看看。”妻子催促着,“这么多!这、这得多少银子……”

这天晚上,他们一遍遍地数,把银子当成宝贝般摸了又摸,充满憧憬地计划钱该怎么花用。

明年再多做点茶,就能起一间新的青砖大瓦房!阿妹的银饰也有着落,不用光看人家的眼馋,郎君说寨里要办学堂,有钱就能给娃儿教束脩了吧……

石临府的百姓生活一天天变好,孩子们再也不用眼巴巴等每月十五的货郎来,流着口水馋担子里的糖。

顾锦棠把钱投入到修建水利,从黟江的支流丰安河引水至石临府,从此不愁用水。

初时百姓们还曾议论劳民伤财,说是没有几年也凿不开那山,没想到顾锦棠用炸药精准爆破的方式,几天就解决了困扰他们许多年的问题。

挖沟开渠还是要依靠人力,不过比起预计的大工程,在百姓眼里已经不值一提。

石临府的苗人士气高涨,卖力干活,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说着那个名字。

……

顾锦棠还不知道自己在苗寨里人气有多高,正带领村民扩大茶园规模。

如今石临不单产茶,药材、饮食,都为外人所熟知。

比如此处产的一道风味熏鸡,据说从鸡子时在茶园孵育,从鸡雏长到肉质鲜嫩的草鸡,期间在茶树下觅食,啄食茶籽,肉质带着一股清雅茶香,半分不腥。

此鸡肉瘦而不柴,待长到三斤六两重,拔毛洗净,再挂到炉子里用茶树枝、茶籽、茶叶暗火熏制,取出来那叫一个香,吃起来滋味一绝,满口生香,因此又被人称作“茶香鸡”。

吃过石临茶香鸡,别处仿做的茶香鸡都不是那个味道,人们都说这是石临茶叶好的缘故。

一来二去,石临多出道特产。谁要是从石临买了熏鸡回去走亲访友,那是备有面子。

日渐繁盛的贸易中,石临府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官商蒋家。

他此行来是为了茶马互市的茶叶经办一事,据他说,石临茶叶的名气都传到了关外,用同样数量的茶叶与乌斯藏交易,却能换来更多的马。

一时之间,这种茶在边疆地区十分受欢迎。

继民间推崇之后,石临茶叶又成官茶。

蒋官商提出去茶园看看,顾锦棠在前带路,最初的茶园如今设施已相当完善,他们拾级登上茶山高处。

“鸡水壶?咦,壶里有水却不会漏出来。”蒋官商看什么都觉得新奇,顾锦棠一路解说。

顾锦棠:“是给鸡自动喂水的器具,鸡喝一点壶里的水出一点,-旁边的鸡食器也是一样。”

“这东西倒是有趣。”蒋官商不由佩服这法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