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收回封地伊始

鸿蒙神王 天空光明 3257 字 5个月前

“很好,你能明白最好不过,当然你要记住,任何事情都要冷静思考,不能大意。”陈逸点点头说道,现在做得很好,这几年有序进行,不急不躁,才能将危机降到最低啊。

帝辛明白之后,就回去好好反省了一番,让自己知道该怎么做,急也急不得啊。

陈逸看着大商气运,冥冥之中正在蓄积着力量,底蕴更加雄厚,而人皇之气更加宽厚,心中知道,只要继续下去,三大诸侯,都不是什么事情了,只可惜很多事情都难以顺利就是了,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有了现在这一份底蕴,对于大商来说,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气运凝聚,那是需要一步步来的,而不是瞬间就能完成的,这一点心中很清楚,也不能大意啊,多少年来的运转都是如此简单,很多事情,都在变化,这一点是相当的明确啊。

“师尊,徒儿回来了。”孔宣很是高兴的回来了,心中很是喜悦。

“怎么样,见到你父亲,应该有很多话要说吧,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陈逸说道。

“父亲,知道徒儿要做的事情,就让徒儿赶紧回来了,顺便带来了对于玄鸟有用的东西,相信对于它伤势会有很多好处。”孔宣不由得说道,心中还是相当的欢喜的。

陈逸一听,不由得点头说道:“也罢,那样的话,就去做事吧,玄鸟受到大商数百年的香火支持,才能坚持到现在,也不能再拖了,不然伤势会恶化的,去吧,做你的事情吧。”

“是,师尊,徒儿去了。”孔宣听后,就急忙去找玄鸟了,可不能耽搁时间啊。

陈逸望着远处,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尤其是所谓的凤鸣西岐,真是笑话,不过是圣人控制了玄鸟而已,可惜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要是在放肆,他不介意出手的,现在暴露也是问题不大了,大商的底蕴已经浓厚,只要按部就班的实行计划,那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年之时,正好是大商立国五百四十年载,举起大庆之时,所有诸侯再次纷纷抵达朝歌,而这一次出了一件大事,那就西伯侯姬昌竟然暗中贿赂朝中重臣,被检举揭发了,自然是费仲、尤浑了,他们本是帝辛的弄臣,养着他们做事呢,也不在意一些小毛病了。

如此一来,姬昌事大了,顿时被拘谨起来调差,而之后果有此事,西伯侯臣下也招供了,顿时大大不利西伯侯姬昌的危机,这样帝辛借机发挥了,也知道此事之后,大事将要发生,自然是不会怠慢了,不过也没有杀姬昌,而是囚禁在羑里,以示开恩了,以此终老余年。

就算是闻仲等人也没有在意,他们早就知道西伯侯姬昌的事情了,要是能够这么过去就好了,不过也知道不会这么算了的,自然会有后续发展,但不会在意,至少可以拖延西伯侯所在地一些时间,让朝歌准备的更加充分啊,这才是硬道理所在。

至于北伯侯和南伯候都是吓了一跳,不过幸好没有自己,也没有去在意,但也是担心啊,在庆典结束后急忙返回了,不敢久留。

四大诸侯以及其他诸侯进入朝歌第二天,就入宫觐见。

“诸位爱卿,远道而来,实在是孤怠慢了,诸位请,不用客气。”帝辛一脸笑容着说道。

对于他们的行动,自然清楚的很,不过没有去在意而已,让他们自己好生参考便是,毕竟这样做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没有强力的支持,很难做得到的,所以难以实行的,一点都不担心他们会学着回去,要是这样的话,大商可能会变化更多,只是上位者根本不想实行。

片刻之后,姜桓楚就站起来,恭敬朝拜道:“大王,臣东伯侯姜桓楚心慕大王之治,愿奉上封地之地,便于大王子民受惠,遍及更多大商之地,臣也能安心告老了。”

姜桓楚一言,顿时将其他三大诸侯震惊了,而看到东伯侯麾下的诸侯并没有起来起哄,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显然都已经做好了思想工作了,即使如此,也是极为震惊,怎么可能呢?

帝辛一听,顿时神情一变道:“这可如何是好,国丈乃是国之栋梁,怎么如此,怎么如此,这不是陷辛以不利之地,快快请起,块块请起啊。”说着就跑下来搀扶。

姜桓楚见之,就算是知道大势所趋,可没想到大王亲自下来搀扶,让他暖心不已,但还会再次恳求着,可不能让大王真的背上暴君之名,那可就不好了,自然要两人互动了。

如此三推三让之后,帝辛才勉强同意,随后就下旨道:“东伯侯功德无量,赐东伯城为封地,世袭罔替,管理东伯城一切政务大事,只要不叛国,大商永不收回。”

姜桓楚听后,急忙接旨谢恩,心中也放下了很多事情,这样就好了,不用担心了。

西伯侯姬昌等三方都收到了朝臣的注视,只不过他们三人都没有动,自然不愿意让位。

帝辛将一切看在眼中,没有多言,反正现在不急,一步步来吧,更加不能急切了。

闻仲等人此刻也算是看到了三人的面孔了,就算是贤德著称的西伯侯同样而已,并没有改变什么,显然都是外在虚假面孔,要是真的为了大商百姓着想,即使不愿意让位,至少也要废除奴隶制吧,可是看看什么都没有,已经能够说明一切了,这些都是最真实不过了。

姬昌三人那是尴尬不已,可又不能真的让出了,只能当做没听到了,就这么过去了。

帝辛也没有为难他们,散宴之后,就留下姜桓楚一谈国家大事。

“大王远见啊,奴隶们解放之后,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了很多,一个个神情都变了,这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让臣知道,这是大王真心为了百姓而做啊,臣,万死不辞。”姜桓楚感慨着说道,对于此事丝毫没有做假的可能,这也一点还是能够看出来的,自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