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这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范家,也是一个古老的家族,绵延上千年,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或者作为世家大族,或者作为朝廷重臣出现在历史当中,记载于各个朝代的史书之上。
有名的人物多不胜数,仅一个范仲淹就足以说明“范氏”的强盛。
尽管科举制度的兴起,打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官场规则,变成了以师徒为纽带的官场规则,但范氏依旧人才辈出,长盛至今。
整个明朝,并没有范姓重臣,名留青史的那种,但也并不妨碍天南地北都有范姓大家族。
譬如济南府的范氏,和范仲淹没有直系血缘关系,只是有着八竿子才能打得着的“同姓”关系。
不过,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明末清初的天下,同为范姓,大家同气连枝,一起壮大!
没多少人知道,济南范氏和八大晋商之一的范家是同气连枝,更不会想到济南范氏、晋商范氏其实和鞑子朝廷重臣范文程所在的沈阳范氏也是同气连枝的。
普通人根本不会想到那么多,也不会往那方面去想。
天南地北的,我家和你家都是两个家,泾渭分明才对。
对于范文武来说,杨立青等短毛贼的出现,坏了他的大事。
首先来讲,他家的大米滞销了!
这也是最重要的影响。
囤积居奇,这是商人的一贯操作。
商人,伤人!
商人就是以低买高卖来赚取利润的,做的有良心一点,是很正常的,被人称颂的;做的狠一点,立即就成了囤积居奇。
所以,囤积居奇是他们的本能反应和操作。
兵荒马乱的年月,粮食是无比金贵的,比金子还贵,这些年范文武带领范家可是没少赚钱,应该说赚的钱海了去了,一年赚的钱就顶他父辈、爷爷辈赚一辈子的钱都要多得多。
杨立青等人一来,招那么多人,还真的兑现了发大米当工钱的承诺,这一下子就把他家的米行干滞销了。
穷人都去杨立青那里领米了,谁还买他家卖的贵的米?
而且,他家卖的米,可没有杨立青等短毛贼发的米好。
范文武从做工的人手上换了一些米回来,用他自家的米去换的,2斤换1斤换了5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