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团结湖

但当时有水碓子这地名了。

碓子就是舂米的东西,砸年糕那种用具,相当于蒜臼子,水碓子就是用水力来驱动的,在古代未必算高科技,但也属于人工智能了,这就说明当地水多,所以才有这种机械设备。

新中国成立之后,京城先改造了龙须沟这种地方,也就是在市区的环境。

后来是抗美援朝那会儿,美国的李奇微投了细菌弹,造成东北地区瘟疫,全国因此展开爱国卫生运动。

于是京城开始大规模地整治这些水沟水洼子一类容易被污染的地区,之后就重点改造出了“四大湖”:青年湖、人定湖、太平湖还有团结湖。

除了太平湖是因为靠近北太平庄得名“太平”,其他“青年”“人定”“团结”这都是新词汇。

太平湖71年就被填了,另外三个湖一直都是公园,而且公园还收费。

当然了,江弦和江国庆俩人也不上公园儿去,坐着伏尔加一路到团结湖南一条的两栋小楼前才停下。

“两栋楼,一共161套房,拢共1.2万平米,平均下来每套房74平米,那会儿卖的时候,不分楼层、户型,一律400块钱一平米,算下来,也就是平均3万块钱整一套.”江国庆给江弦介绍说。

江弦笑了笑,“可以啊老爷子,了解的还挺详细。”

江国庆哼了一声,“那位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来买房子那能俩手拎个脑袋就过来么?可不得事先调查好。”

俩人说着下了车,江弦抬头看向面前的两栋楼,分别是1号楼和2号楼。

这两栋楼,是团结湖在京城房地产历史上的第一,无人能超越,因为这里是京城第一个公开发售商品房的社区。

那还是80年的事儿了,那会京城开始了商品房试点,就是这两栋楼,不管是谁,只要有钱就能买。

三万块一整套,老爷子说的是当年的价儿。

那是80年,普通家庭一年能攒100块钱就算很牛的了。

万元户那时候都得戴大红花。

3万块,普通家庭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京城那会儿人均工资应该是70块钱左右,也就是一年800,那3万块,约等于不吃不喝40年。

注意了,这还是人均,是你和马云的人均,是潘长江和姚明的人均,实际情况还有可能比一年800更少。

因此,这160套房,卖了整整半年才全卖掉。

而且就在这次之后,商品房形式在京城就给叫停了,改为了公房销售为主的模式。

啥叫公房销售为主呢?

就是让公房的居住者把房子买下来,工龄房龄什么都可以折算,一套房万把块钱吧。

然后拿着这笔回笼的钱再去盖房,分给各单位员工。

“瞧瞧这小区。”

江国庆打量着四周,“这环境,这楼盖得,多现代化?当初要是来这儿买房多好?”

“有啥好的,鸽子笼。”江弦说。

80年的他,尚且囊中羞涩,在商品房和四合院之间先选择了四合院。

不过要说居住舒适程度,那还是商品房更佳,有了江年年以后,江弦这个想法就更加强烈,觉得还是住在楼房里头方便。

虎坊路15号那房子央视和作协还撕得火热呢,他当然弄不到手里,目光就盯上了全京城唯一的商品房。

江国庆给他找了这么久,这才找着这么一家愿意出手的,这房子虽然贵,但房屋产权这一块儿,那绝对是安全的。

从二单元进去,上到三楼,敲开房门,一个戴眼镜身材有点儿矮胖的男人开的门,看着约莫四十来岁。

“来看房子的吧?”

“对。”

江弦递过去手,“同志,怎么称呼?”

“唐哲。”

“哦,我姓江,您叫我江先生就行。”

江弦一边说一边上下打量唐哲。

他打量唐哲的同时,唐哲也同样上下打量着他。

见江弦气度不凡,穿着还不简单,身旁还跟着个看似秘书的小年轻,便明白这个姓江的人有点实力,身份一定比较尊贵。

于是把门敞开。

“快进来吧,先进来看看。”

“行,我们看看房子。”

江弦进了屋子,四下打量看了一遍。

三室一厅带一厨房一卫生间,尽管卧室布局较为紧凑,但基本满足普通人居住需求。

而且作为全国最早的商品房,房屋结构设计的相当不错,南北通透,采光充足。

“当时卖的时候一共三个户型,我们家这是大户型,一共90平米。”唐哲在旁边儿介绍说,“我们家一共九口人,一块儿住着都不挤。”

“当年能买得起这套房子,你们家经济条件不错啊。”江弦说。

“我们家正式工多,五口人都领工资,老爷子也攒了点儿积蓄,又找朋友借了点儿,紧紧巴巴算是凑齐了,三万六,借的钱这些年才刚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