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说罢,姜宓咬了口包子,似想到什么:“你吃了吗?”

“吃了吃了,”蒋复生挠挠额头,“要了个馒头夹油条,路上就干掉了。”

那一定没吃饱,姜宓扯过医药箱旁边挂的网兜,从中取出自己的饭盒,打开倒了半盒豆浆,把军用水壶还给他:“太多了,我喝不完。”

蒋复生愣了下,嘴一咧一口大白牙又露出来了:“行行,咱爷俩分着喝。下一回,我多打点。”

姜宓抿了抿唇,没吭声。

一口豆浆一口包子吃完,身上都暖了。

众人慢慢习惯了姜宓的作息,这会儿大多已经来了。

开窗、打扫、抹擦、添加用具,给银针消毒的,一个个忙活着,好不热闹。

吕莹抬头瞅见相携而来的甥舅俩忙叫了声:“姜医生、蒋同志,早!”

何主任闻声放下手里银针,疾步迎了出来:“小姜,昨天结束这边的工作,我去传染科那边看了,你快跟我说说,你给赵同志施针的顺序为什么跟谢思雨、牛娃不同?”

“赵同志胸口和小腹处你先下了七针,是因为他的病灶主要在肺上,这两处的穴位离肺近吗?那也不对啊,牛娃的病灶在肝上,谢思雨的病灶在脊椎,这俩可没有共同性,为什么他俩的施针顺序就一样?”

姜宓拿肥皂细细地洗着手,等他说完了,才道:“什么高明的针法都只是基础,真正有效的是我们怎么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患,怎么调整我们施针的手法和顺序,找出适合他的那套。”

千变万化啊,这可就难喽!何主任挠挠头,又想,中医不就是这样,针灸也好,药材、药方也罢,哪一样又简单了,稍加改变,针效就不一样,药方里多一味少一味药材,对应的病症或起到的效果又何尝是一样的!

“牛娃、谢思雨之所以一样,那是我还没有熟悉‘天元九针’,没能摸清它的规律,昨天……其实做得也不足。”姜宓凝眉,还是用的少、练的少了。

“你几点去的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