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老臣着实是没有想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科举改良之法。”
“不得不承认,此法虽然另辟蹊径,却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自我大明重开科举以来。”
“成功科举之才俊数不胜数,但是若是论及以年轻划分的话,老臣还真没有重视过。”
“但是,老臣也觉得,科举取士,乃是为国取材。若是才俊老朽病弱不堪,那么取之何益?”
“若是为国所取之才俊,皆有旺盛的精力,又能长久的为朝廷效命……”
此刻,李善长这位老太师蹦出来之后,话里话外,都是在一个劲地赞叹这份奏折。
其余人等,则在那里眉来眼去,继续小声窃窃不已。
说实话,这科举改革,如果出现年龄限制,对于他们这些朝廷重臣而言,反倒是没有什么影响。
甚至于,他们也很是乐见其成,毕竟他们的子侄辈,大多数都还年轻。
而且有了年龄的限制之后,杜绝了一帮子对于科举考试更加熟悉的老斑鸠成天来抢占科举位置。
那么年轻人的机会也就更大,也就是说他们的子侄科举取中的概率也会更大。
而且现如今,朝廷还要将科举的秀才,以及举人都纳入选官体系。
那么如此一来,岂不是说,只要能够考中秀才,就能够入仕为官?
哪怕是他们的起点很低,只能担任那些不入流的官吏,但是却有机会因为政绩卓越而获得晋升。
总比过去,挂个秀才的荣誉,却只能继续埋头苦读,哔哔一辈子的四书五经,须眉俱白了,还要跟那些年轻粉嫩的少年人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要强太多。
同样也是警醒天下读书人,你的能力只能到秀才,那就老老实实的去做你能做的官。
同样,也解决了许多的读书人,为了读书读了一辈子,读成了破落户,还在妄想金榜题名,那简直就是害人又害己,更伤害朝廷。
毕竟那种年老体衰的老进士、老举人、老秀才,哪怕是当了官,又能干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