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土地国有制度的推行,谁也不能阻拦,天王老子也不行。
。。。
“好了,此事不必再议,倒是另外一件事情,不知列位卿家,商议得如何了?”
说到了这,老朱看到了那一张张呆萌的表情还有无辜清澈的眼神,这才一拍脑袋,用力地咳嗽了声,朝着身边的马仲良使了个眼色。
马仲良心领神会的去拿来了一份奏折,开始宣读了起来。
这份奏折自然是来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官,这位学官在奏折里边详细地讲述了自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一直都在发生的变化。
从一开始,科举制度的草创,到了唐中期开始逐步有序改良,到了宋朝之时,科举之后兴旺发展。
但是同时,科举制度也显现了弊端,再有一个就是,科举制度下。
所有人都只一心想要挤到最上层去。
而现如今的大明的科举制度分为了三个层级,最初级的自然是院试。
这是科举的第一级考试,通过者称为生员、秀才或童生。成绩优秀的秀才可以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廪生�6�8。
接下来的就是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参加者主要是本省的秀才和监生,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6�8。
而第三级那就是会试,同样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通常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进行。
各省举人可以参加,考中者称为贡士,之后才是殿试。
现如今大明的会试与殿试,也都已经进行了改革,使得进士头名,会试头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就像常二郎这位最后一位全国状元还算知名之外,之后的每一次会试,都会出现十数名省会元,以及十数名的省状元。
这踏马的状元都论打来计算,含金量不低才怪。
当然,这些都已经不是问题,而是现如今的大明所需要的人才远远不足。
毕竟几乎每一位读书人,都觉得自己很牛逼,都想要踏过三关,成为进士。
似乎成不了进士,自己这辈子读书就等于是白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