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香江人的“压榨”也是无处不在,“悄无声息”的。
刘述栋跟刘勇、刘本成这两位家族直系子弟介绍着香江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现状。
话题聊到了华人明面上的首富李家城这位传奇人物是怎么崛起的。
李家成当初除了地产红利之外,更是吃了旧时代买办红利。
打80年代起,李家诚就利用香江作为内地与外部资本之间的“中介”身份,对接国际资本,两头吃差价。
他投资地产、收购港口、电讯公司,全靠和垄断结盟,他的巨大财富来源于他垄断了房地产和一系列民生工程。”
刘述栋说道:“一个新旧时代的切换正在发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旧的规则都在被撕碎。
也许'四大家族'不久将会谢幕。
那些曾经凭借地缘套利、政策红利崛起的创富神话,正在被“硬科技”、“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新叙事取代。
新时代的规则将是“自主技术+国家利益绑定”,这才能让风波中的企业依然矗立风中。”
刘勇对经济和商业话题提不起半点兴致,百无聊赖地坐在一旁。
另一边,刘本成却与刘述栋相谈甚欢,眉飞色舞。
“十五叔,听说您是咱们家族中最早到香江闯荡的,是吗?”刘本成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刘述栋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几分追忆,“没错,那还是七三年的事儿了。”
“能跟我讲讲您初到香江时的经历吗?”刘本成迫不及待地问道,对成功人士的传奇故事充满了好奇。
“想听啊?好,那我就讲讲……”刘述栋缓缓靠在椅背上,目光渐远,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年代。
那是1973年,正值……第八个年头,刘述栋已在黑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了第三年。
当年3月,刘述栋被调到团配种站工作,学习马的人工授精技术,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担任了配种站负责人,并获畜牲技术16级,直至返京。
那年秋天,黑江生产建设兵团接到农垦部命令:要求11月前调遣300头肉牛运往香江,供香江同胞欢度“圣诞”食用。
后来刘述栋才知道自1949年新夏成立后,国内每年都为香江同胞尽此义务,只是受命地区不同而已。
是日,作为部队编制的黑江生产建设兵团视命令如山倒,援港任务逐级下达。
刘述栋所在的33团也接受挑选其中30头牛,并派人押运至香江的光荣任务。
人都皆知,押运牲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特别是押送大牲口,需经过长途跋涉后,港方接受的牛不仅是要活的,而且还要腰肥体壮,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经过团生产股领导的反复商定,刘述栋便成了担负此行重任六人中的唯一知青。
当年刘述栋才20岁,血气方刚,其余五位均是四、五十岁的老职工,有兽医站殷振鼎站长、配种站王大明站长、收购站胡宗堂以及基建队驭手老邓和饲养员李邦平。
他们都是当年抗M援C转业后开发北大荒的铁道官兵。
刘述栋他们每人领到一枚印有“……共和国押运员”金字的红底胸章佩在胸前,十分神气耀眼——因为他们是代表祖国执行援港任务的。
说实话,要把30头活牛包质保量地从黑江高官途运送到香江,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十分艰辛。
先别提人在这十天八天里的吃喝拉撒睡待如何解决,就说从时值大雪纷飞的东北边疆到烈日炎炎的南国边陲;
直跨八省二市,行程5000多公里,途经黑、吉、辽、津、……粤,幅员跨度之大所形成的气候变化是对人畜的严峻考验,这牛的给养更成了刘述栋他们运筹的头等大事,决不能掉以轻心。
这还不算,在活牛送往香江前,必须对它们进行“体格检查”。
否则让病牛流入香江,将酿成大祸,个人问题事小,但祖国声誉可是大事。
这是一项严肃的ZZ任务,来不得半点马虎。
于是刘述栋他们把从各连队选送上来的牛集中在一起逐个捆绑、过磅、烫号、按头、剪毛、消毒、进针、抽血、止血、化验,等结果全部检查通过后才嘘吁了一口气。
经过五天充分准备、体检通过、粮草在即,一切就序,只挨火车皮拉到迎春镇总库旁的叉道上即可装车。
那是10月21日,大雪纷飞,东北的十月已冰冻一尺了。
下午三点,鹅毛大雪伴随着呼啸的大风还在毫无顾忌地倾泻。
一辆蒸汽机车头推动着二节60吨载的闷罐子空车皮,徐徐停靠在指定的站台旁后,径直离去,也未交代何时发车。
车皮门在车箱的正中,已事先被打开。
刘述栋他们必须将牛分别先赶上二节车皮,并按其头数分圈在车箱的两侧。
为的是便于筑上木栏杆,腾出中间地带可供放水缸、豆饼和牧草。
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的睡觉之榻,只是冬天又冷不敢开车门,于是人畜混居在同一闷罐车内同呼吸。
北大荒的牛从未见过大世面,更没见过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