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茶室审核(二)

【以下为防盗内容,正文还差一点点没写好,马上写好。】

檐,也叫衣。用油绢或者坏掉的单衣做成,将檐放置在承上,再将规放置在檐上,用于造茶。茶制成后,即可将其更换。

芘莉,也叫羸子、蒡莨。用若干根约三尺长的细竹枝制成,中间二尺五寸,手柄五寸,再用篾编织成象圃箩那样的方眼状,二尺见方或半径二尺,是摊置茶叶的用具。

棨,也叫锥刀,手柄用坚硬的木头制成,是穿茶用的工具。

扑,也叫鞭。用竹制作,穿茶后用于解茶。

焙,挖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的土坑,砌高二尺的短墙,用泥抹好。

贯,削竹制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烘焙。

棚,也叫栈,用木制作,放置在焙上,搭设两层,高一尺,用来焙茶。要烘茶成半干,可将茶放置在下棚;若是烘成全干,则放置在上棚。

穿,江东淮南一带剖竹制作,巴川峡山则用秸杆皮编制制作。江东分三种,一斤的是大穿,半斤的是中穿,四两或五两的是小穿。峡中则以一百二十斤的为大穿,八十斤的为中穿,五十斤的为小穿。“穿”字以前写作钗钏的“钏”,也有写作贯串的“串”,我认为那是不正确的写法。譬如磨、扇、弹、钻、缝这五个字,书面写的时候是一声、二声字,而在日常说的时候则发四声,所以这里应该写做“穿”。

育,用木制成,外面用竹编好,再糊上纸。中间有隔断,上面有盖子,下面有托架,旁边有门,关一扇、开一扇。在内放置一个容器,用来贮热灰,使里面有一定的温度。江南梅雨时节,则在容器内生火加热。

注:

筥:圆形竹筐。

亚:通假字,通“桠”。

甑:即现在的蒸笼。

杵臼: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

芘莉:芘,锦葵。这里大概是发音是这两个字,含义不同。同一条目的另两个词也属于该物品的名称发音,与词的意思并无关联。

棨: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略似戟形;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这里是穿茶饼用的锥刀。

煻煨火:灰中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