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公里外的宋禾打了个哆嗦,总觉得有人在背地里算计她。

妇女主任丝毫不知道老练打着给人家一份工资,让人家领两份活的计划。听到老练的种种顾虑,也不由得点点头。

她想想问:“小禾的弟妹好像有三个,都几岁了?”

练秀安:“六岁,三个都六岁。”还得两年呢。

两人正聊着,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请进。”

说完,秘书小柴走了进来。

小柴递一张支票:“主任,县里送了宋禾的稿费来。因为是咱们把书递上去的,就把钱送咱们这了。”

练秀安接过支票一看,没忍住“呦呵”一声:“六百八十二!”

妇女主任惊讶:“才六百八十二,不是听说出书很赚钱吗?听说有的人写个一两本书,都能在首都买大院子!”

几年前要想在首都买下一座还算大的四合院,那也是要小万把块钱的。

练秀安把支票放好:“国家改革了,五八年文化部颁布了一个暂行规定,把稿酬费改低许多,几年前那时候写书确实赚钱。三年前叶老先生就退了一张三千多的支票,你说说这种精神,现在少有人能及。”

妇女主任:“唉,要不怎么说还得有文化,那种顶级的文化人才不穷。只有像我这种,中不溜秋的,才赚不到什么钱。”

练秀安听了笑笑,“你这思想可不行,还得多读几本书,多干几天活去沉淀沉淀。”

边说着边把支票又递给小柴:“把这支票送给小禾吧,让她自己取。”

小柴点点头,骑着自行车就往李家村去。

等小柴走后,妇女主任又道:“我前天看报纸时看到小禾,差点没把我吓一跳。她如今真是个名人了,我昨儿到县里开会时,妇联的人还找我问她。要是咱们公社没有招她,妇联没准都会招她。”

“你这消息来的也太慢了,我记着她是28号那天上的报纸,今天都三号了,你咋才看到。”练秀安在桌上翻了翻,翻出那天的源阳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