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和卷子送上来已经有十日。
在场的人都埋进了卷子里,眼睛干涩,神色疲惫。
正好是晚秋之时,北边又冷得快,屋子里已经烧起了炭火。
炭虽是好炭,可是屋子人多,窗户也不能多开,居室可以说是闷到了极点。
阅卷官还好,总归是审阅而已,而书吏就辛苦了,跑来跑去,不仅要四处劳作,而且需要伺候阅卷官们。
在此地待得久了,大多人都有些耐不住烦闷,阅卷做事的速度越来越慢,比之刚开始讨论,现在的气氛已经低迷到了极点。
大堂正中坐着的是这次阅卷主考官孟恪徽,他是洪元十四年的进士,经过十多年,他由一个小小的翰林庶吉士已经成了正三品礼部侍郎。他不仅深得太上皇宠信,而且实权在握,这次被派做北直隶乡试的主考,在近几年的主考中身份权利最高的一位。
主考官审卷的事情并不需要他亲历亲为。按照阅卷程序,在所有考生考完后,他们的卷子都被誊录糊名,随后,由书吏们将其打散顺序,查看格式之类的东西,格式错误,字迹不清,空卷等各种明显毛病的卷子都会被撤下去。凡是在这一关被刷了下去,这些卷子再无出头的指望。当然,也不是任由这些书吏为所欲为,科举考试关系到国之大政,这自有一套严谨的程序。
书吏刷下去的考卷,会有一位副考重新复审,若有书吏出了差错就是大罪,副考复审后,主考也会随机抽取几个查看。
一切没问题后,书吏将剩下的考卷归类编号,然后平均分给众多副考。
副考们要从这些卷子中选出有一定水准的文章之后,然后判定等级。这些选出来的,便是符合中举的文章。为了公正公平,这些中举的文章会经过四个副考统一判定符合才会被彻底留下,成为准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