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二,南梁纳岁币三百万。为期三年。

第三,颍川新任国主,求娶楚王殿下为妃。

朝中重臣们一看便犯了愁。

第一点是互利互惠之事,欢迎之极。

第二点要价太高,需要找个能干的官员前去协商价格。

只有第三点……实在没法子,陛下不可能答应,朝中也没有一个大臣敢做主答应。

最后还是穆相壮着胆子,拉了祁王,两人揣着国书一起去皇宫求见。

皇帝听了,果然勃然大怒,口齿不清地大声呼喝,要当场斩杀使者,发誓血洗秣陵都,被大臣们慌忙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劝下来了。

毕竟主要对手在北边,颍川国这边,若是能以财帛安抚,那是最好。

皇帝气得头风发作,外加半身不遂,身子极度不爽利,想要召楚王入宫,帮他按摩剧痛不止的头皮,又想起三儿子暗中勾结重臣,私自结党图谋储君之事,又是一阵气闷胸疼,折腾地一宿没睡。

正辗转无眠的时候,当夜,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联袂求见。

一张张墨迹淋漓、朱笔画押的供状,送上了皇帝案前。

皇帝颤动不止的手,一张张翻看着。

大理寺卿回禀道,“这次的宫中投毒案,陛下身边伺候的福喜公公,因为掌管’三清十全丹‘,也被下狱审问。没想到……却意外审出一些陈年旧事。当年皇家猎场,福喜受人指使,大胆包天,曾将陛下赐下的一碗鹿肉羹,换成了蛇肉羹……赐给了邺王殿下。引得邺王殿下当众失态,陛下因此斥责。”

皇帝的眉头剧烈地抽搐了一下。

小六儿的死,已经成了他心中一根毒刺。

“是……是何人……指使!”皇帝口音不清地厉声追问。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互看了一眼,两人摊开供状,指着其中一行字迹,回禀,

“楚王殿下主使。”

刑部尚书拿过另一份供状,接着道,“另有安尚书之子安莳举证,邺王殿下服丧期间,楚王殿下曾当众宴饮,欢喜庆贺。在场七八人均可作证。”

皇帝头痛欲裂,伸手按住了额头,”老三……他不至于。他……是我自小看着长大的。”

大理寺卿又道,“事关重大,臣等立刻一一询问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祁王殿下。安莳所言确实,证据确凿。臣等反复询问,又从祁王殿下处得到了一封极重要的书信,乃是平王殿下离京就藩前,特意转交给祁王殿下的——楚王殿下的亲笔手书。”

皇帝脸色铁青,颤抖着手打开大理寺卿呈上的陈年书信,仔细阅读着。

泛起陈年旧黄的密信,是楚王私下寄给平王的书信。

写信的时期,是三年前。

密信里,楚王隐晦地与平王商议着,祥瑞已经到手,即将运抵皇家猎场。北苑安排妥当,父皇那边有他安排,至于如何引老六入瓮,还要大哥助力,随机应变……

皇帝颤动不止的手,一页页反复翻看着,眼中逐渐充血。

他厉声喝问,“祁王呢!祁王为何没有随你们进宫!兄弟喋血,手足相残,如此大事,他为何隐瞒数年不报!”

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同时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