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换言之,我觉得是因为阿姨牺牲了、也没有留下过遗言,所以她才只能靠着接近母亲生前的职业去了解母亲牺牲时的心情……她可能在自己的心里和脑海里已经无数次的臆想过,自己是否被在意过……”

……

周沅恩的话一再的震惊了温国栋和简沐姿。

了解情况的温国栋以及了解部分情况的简沐姿,似乎从来没有将温杨当初放弃梦想而转去做警察的原因探究清楚。

此前,他们满以为这是一个孩子纪念母亲的方式,误以为这是一个孩子继承了母亲的遗志。

因为一些表象和惯性的思维,他们错判了温杨的真实状况。

记事以来就被逼迫着懂事的孩子,终究是渴望爱与关怀的。

而这样的孩子,直至母亲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确定对方是否牵挂着自己。

小家庭的不完整、父母的缺位,造成了她从小对自己的不自信与自卑。

她总是被放弃的那一个,总是被跳过的那一个……

每当温国栋和杨长荣警务缠身的时候,她的存在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还有那些想要吐露却因为懂事而咽回去的怨念……

杨长荣可以助养那么多福利院的孩子、可以是那么多孩子的杨妈妈,却唯独不能回家陪她。

那些成为遗物的感谢信……

那些出现在殡仪馆里陌生的面孔……

他们一个个唤她的母亲“妈妈”……

她都不晓得自己应该用怎样的心情去看待这份博大的母爱。

有时候,她居然会羡慕起那些孤儿来。

如果她也是他们中的一个,会不会得到杨长荣的关注就会多上一些。

一个孩子对爱与关怀的本质渴望,最终完成了接近母亲生前职业的转换。

逝者已逝,她没有其他方式再去探寻想了解的答案。

她只能寄情于母亲生前的职业,无限接近一个人生前倾尽全心的职业,尽可能的去感知一个人,尽可能的去臆想一位母亲可能存在的心情。

在警察身份的背后,温杨还是这个世界上最渴望爱与关怀的孩子。

她想要的不多,仍旧懂事得惊人。

这么多年过去,她不过是在等杨长荣的一句“妈妈也很爱你的啊”。

这么多年过去,她不会是在等杨长荣退休的那一天。

等到杨长荣退休以后,她就有机会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母爱了。

然而她没能等到这个机会,她只等来的只有牺牲两个字。

似乎命运和像杨长荣这样的父母都忽略了……

当一个大人需要一个孩子无数次的让步和妥协的时候……

这个孩子又说服过自己多少次,这个孩子的心里又留下了多少伤痕。

懂事的孩子,也不过是孩子而已。

在母亲面前,孩子只想是孩子。

18岁以前,只是孩子。

18岁以后,只是孩子。

……

那天晚上,简沐姿开车带着温杨回家。

回的温家。

这一回,温杨再提出留下吃饭的时候,简沐姿没有拒绝。

她跟着温杨坐到了餐桌前,吃着温国栋亲手做了满满一桌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