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选手依次站在了起跳台前,按照预选赛成绩,遥在第三水道,正小幅度抖动着手臂放松肌肉。

W大的竞泳部人多势众,又离起跳台近极了,混合着” Haruka”及”Haru”的加油声此起彼伏,甚至连对面看台上的真琴都听得很清楚。他亦像以往那般、双手聚拢成小喇叭,大声喊出遥的名字。

——不知道遥能不能听见呢?毕竟离得怪远的。

各校的助威声直到选手们站上跳台,第一次的哨声响起后,才颇有默契地一齐止息——同为竞技界人士,所有人都相当清楚,清晰的发令声对于赢得比赛何其重要。

遥弯下腰、弓起脊背、右脚后撤,做出预备起跳的动作。

第二次的哨声响起,八名泳将跃入水中。

看台上的呐喊声也一同爆炸开来。

遥在入大学前并没有参加过50m的比赛,而之后,又因为各种机缘巧合错过,致使这成为真琴头一回见识遥在此项目的英姿的场合。——这是一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项目,没有触壁、没有转身,起跳台是唯一能提供额外动力的地方*,随着枪声冲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便要以冲刺的速度及决心向终点游去,其间,踢水、划臂、吐息,乱了一寸,便会落于人后。

真琴的目光锁定着遥,却又忍不住关注中间两条泳道的选手表现。

遥由空中而来,刺破水面,身体滑入那条缝隙,在水下潜行。真琴注意到,遥的海豚踢较其他选手进行了更长的距离,之后才浮上水面——真琴无法判断这是否是更有效的策略,因为几乎所有人都齐头并进,最多只差了约半臂的长度,同时,高频度的腿部动作使整条泳池都迷漫着四溅的水花,亦增加了肉眼观测的难度。

于是,真琴决定全心全意欣赏遥的泳姿。

——遥的身后甩着长长的白色波浪,手臂则如同戏浪的海豚般在水与空气间穿梭不止,不,这绝不是在戏水……令人目眩的水珠聚焦了日光,迷惑了真琴的内心:是遥在搅动水,还是水的波动使遥向前流动呢?被粘稠的水包裹,或被四散在空中的水遮挡身体的遥,变成了水的一部分——

原来,遥就是水啊。

表彰式紧随比赛。摄像机镜头由泳池转向选手们,遥从领奖台上下来后,便被教练搂着肩膀好好鼓励了一番,返回W大的应援区拿包时,队友们簇拥着围绕上来,遥露出了浅浅的羞涩笑容,玉兰花香又悄然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