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提其通晓农事,当年做出的肥料比寻常农家肥能让产量增添个几成不说,而且制作起来也不难,原料更是好溱齐,几乎家家户户都制得,在这年头,有粮就是有钱,大伙平日里看着莫故的眼神就像是看着财神爷一般,那舍得他离开。

不过再怎么舍不得,皇子回京本就是理所当然,大伙只能恋恋不舍的送了莫故一里又一里。

且不论河南的老百姓是怎么舍不得莫故与徒明烨离开,京城之中也因为平康帝的一道圣旨而惊动着。

在四皇子的书房之中,四皇子不安的来回走动,“父皇为何突然让莫故认祖归宗,并封了郡王位?”

他原以为,莫故这一辈子怕是得以荣国府庶子的名头过一辈子了,万没想到父皇竟然突然认他回来,并且赐了郡王爵位,并且封号为荣。

荣字有尊贵之意不说,而且他记得当年先帝的继后曾经生过一个小皇子,虽是幼年夭折,但却被追封为荣庆亲王,这个荣字……喻意极不一般。

莫看莫故似乎无啥背景,但四皇子心下明白,经过河南救灾一事之后,莫故不但在河南一地得了极高的威望,甚至也得到好些河南出身的官员的钦佩,说句不好听的,在河南一地,莫故的话只怕比父皇的话还来的有用。

而且他拥有晋江一条街,那可是极挣银子的产业,论莫故手里的银钱便不下于甄家所能提供给太子的,若莫故也有心于皇位,只怕……

何幕僚知道四皇子担心故皇子也会掺与进夺嫡之事,劝道:“四爷无需担心,我冷眼瞧之,故公子对皇位并没有什么想头。”

按他看来,反倒是五皇子意向不明,才是大忌。

四皇子冷哼一声,颇有几分不信,“倘若如此,那他为什么非要留在河南赈灾?”

好好一个皇子,为何留在河南gān那些苦差事。

“故皇子是真正待民如子之人。”何幕僚难得的正色说道,“故皇子幼年之时便收养了东北当地的孤儿,并资助其读书识字,还教其武艺,以故皇子的性子,为了河南灾民留在河南理事也不足为奇。”

莫三和莫四一路上护送着他,以他的能力,自然也从莫三和莫四嘴里挖出了一些故皇子的往事,自也知道故皇子当年既使在穷途末路,以山dòng为家之情况下,仍不忘教育孤儿的往事。

(莫故:那叫做dòng府!不是山dòng。)

四皇子脸色一沉,显然对何幕僚夸赞莫故之事颇有几分不悦,何幕僚见状连忙道:“不过故皇子太过心善,虽是好事,但也是缺点,俗话说慈不掌兵,以故皇子的性子,只怕不适合当差了。”

四皇子面色渐缓,想想也是如此,叹道:“故哥儿也是兄弟之中少见的单纯之人。”

拥有这么一个善心的兄弟总归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故哥儿无意皇位,他倒是不介意护上一护故哥儿,况且故哥儿这次河南的差事是办的真好,那怕他自己来做,也绝计不如故哥儿,像这般能做实事的兄弟,确实该好好护着。

听到四皇子的称呼从莫故回到故哥儿,何幕僚暗暗的松一口气,说实话,他也是极为敬佩故皇子的,故皇子先前说要在河南帮着赈灾之时,他原以为故皇子不过待个十天半个月,盯盯官员没中饱私囊便就不错了,至多一、两个月便会回京。

万没想到故皇子竟然手把手的帮着河南老百姓,当故皇子的所做所为传回京城之后,莫说旁人了,就连他都是极佩服的,更没想到故皇子这一做……便做了整整一年。

若是为名,以故皇子的皇子之尊,撑上二、三个月便就足以,更犯不着亲自操持农事了,,像故皇子这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帮助河南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唯一可惜的是慈不掌兵,故皇子人品虽好,却不适合为帝。

何幕僚不愿四皇子继续纠结着这事,连忙提醒道:“七皇子眼下既将回京,倒是单县令一事,只怕咱们得好好跟七皇子解释一番。”

想起这事,四皇子亦不由得一叹,“确实得好好解释。”

故哥儿辛辛苦苦把单县令这么大的证据都送到他手上了,他却和大哥私下做了jiāo易,这事终究是他对不起他,再想想莫故背后的晋江一条街,四皇子也不愿意为此事而跟莫故生份。

“你且帮我备份礼,我得好好跟故哥儿道歉才是。”

何幕僚摇摇头,“七皇子什么都有,那怕是宫里的好东西,只怕也是瞧不上眼的,我看四爷怕是得从其他方面下手。”

故皇子拥有晋江一条街,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况且他冷眼观之,故皇子也不似在乎外物之人,要讨好故皇子,只怕得另外再想办法,这送礼可得真送到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