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嫔笑吟吟的望着两位公主,她这些年来早没了争宠之心,只一心想给儿子好好的挑个合他心思的媳妇。

朝鲜长公主年约十八,却是异常成熟稳重,态度落落大方,比许多人家的闺女的气度还好,小公主略小些,不过才十六岁,还有些孩子气,但也娇憨可爱,让人一见了就喜欢。可惜是个异国公主,要不她还真想给三皇子说上一个。

皇后笑的合不拢嘴,“确实是难得的,荣国公倒是有福之人。”

这女子光是美丽是不够的,要做宠妃,这肚子里还得有货才成。

两位公主不但姿容艳丽,更难得的是都说的一口好汉语,也懂诗词歌赋,随口赋诗一首虽然不至于惊艳,倒也四平八稳,算是极难得了。

丽嫔若有所觉的瞧了皇后一眼,佩服道:“娘娘当真是个大度的,嫔妾自愧不如。”

皇后特意提了荣国公,便是指这朝鲜公主必定有一位得嫁入荣国府中,荣国公与圣上同辈,她家的小三儿辈份低了点,是没希望了。

再想的更深一层,朝鲜公主贵为公主,自然得做正室,再不济也该是继室,但朝中与荣国公同辈且丧妻之人可不多,荣国公与圣上同辈,这另外一位朝鲜公主除了入宫之外,还能去那里呢?

丽嫔抿嘴一笑,她已经失宠多年,无论谁得宠与她都没影响,倒是乐的看热闹了。

果然圣上到了宴会中途带着众皇子匆匆经过,虽然说不过是路经御花园,但明眼人都查觉了圣上的眼睛落在朝鲜小公主身上好几次。

果然这赏花宴后未久,便听闻朝鲜小公主进了宫,被圣上封为李妃,而朝鲜长公主则是被赐婚给贾代善为继室。

直到许久之后,这一场人比花娇的赏花宴也一直让人津津乐道着,只是没几个人查觉,在圣上一行匆匆而行之时,当时随驾的太子眼神也一直落在朝鲜小公主身上。

皇后娘娘安排赏花宴,自然朝中所有大臣都请了,但这朝鲜公主未来婆婆的贾老夫人倒是没接到帖子,毕竟贾史氏刚走,荣国府做为丧家,倒是不便去了,也只能听人事后说说当日赏花宴上的风光。

荣国府府里的都是几个庶女,而且年龄也偏小些,断是不可能做什么皇子妃,虽有可能被指为侍妾,不过贾老太太着实不愿意亲孙女做了低人一等的妾侍,趁此机会避了开也好。

倒是宁国府里贾代化之妻──贾孙氏着实惋惜,贾敬也到了可以说亲的年龄,她倒是想趁这个机会仔细瞧瞧各家闺女,也好给敬哥儿说亲,不过可惜的是她们和荣国府是未出五服的亲戚,身为丧家,也不便去了。

她心中惋惜,不过也不好说贾史氏死的不是时候,只是和贾老夫人略谈了谈两位公主之事,据闻李妃娘娘求得圣上同意,把自己的姐妹接进宫中,待到了正日子再从宫中出嫁。

贾老太太微感不悦,虽然是被接到了宫里,但圣上也是个男人,朝鲜长公主虽不如小公主,但也是个难得的美人,这……说句不好的听的,万一要是圣上起了心思,难不成再给代善弄一顶绿帽子?嫌她们贾家的绿帽子不够多吗?

更别提她在梨香院里外都布置好了,这不就平白làng费了?虽是头痛着,但贾老太太还是不得不昧着良心说了句:“倒是个懂事的。”

贾孙氏抿嘴一笑,突然谈起了史家之事,低声问道:“老太太可有听说史家的事?”

说到此处时,贾孙氏双眼发光,一脸好奇八卦之色。

贾老太太微微皱眉,奇道:“史家不是要回家乡了吗?”

从圣上的态度中,她虽猜出史家怕是犯了事,但万万没想到史家竟然敢做出贩卖人口之事,圣上也是太便宜她们了,不过是抄没了家产,竟没诛其九族,不过这样也好,若是真要诛九族什么的,他们贾家怕是会被牵连在内了。

虽然圣上放过史家一马,但史家也没有颜面继续留在京城了,只听说史夫人的七七一结束,史家就离京返乡了。

想起史夫人bī着她收着的东西,贾老太太微微皱眉,那些东西总是个麻烦,虽然名义上是贾史氏的嫁妆,总得想个法子还给史家才是。

“那可不!”贾孙氏感慨道:“史家这阵子可乱的很,京里好些失了孩子的人家都上门去闹呢,而且老太太听说了吗?”

见贾孙氏神神秘秘,贾老太太也被挑起了好奇心,“听说何事?”

贾孙氏悄悄附耳道贾老太太的耳边轻声道:“听说史老大家的嫡女被人拐了!”

“咦!?”这下子贾老太太是真讶异了,史老家的嫡女──彤姐儿她也是见过的,虽是不喜欢史家,但她也不得不夸上一句当真是活泼可爱,与赦哥儿也玩的好,这好好的孩子待在家里,好端端的怎么会被人拐了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