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秦始皇和诗仙的绝世,皆无双

李世民极为同情还在低声耳语的一群人,这是被人卖了都还在给人数钱啊。

叶寒霜可真是奸诈。

叶寒霜仿佛没感受到二凤陛下的诡异眼神,笑眯眯的继续说“既然这里说到了秦始皇陛下,就再提一首李白祖宗为其所做的诗,怀古。”

“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长城起边疆。欲寻不死药,皇朝二世亡。不见始皇帝,天地一苍茫。”

“这里面的内容大多和上一首秦王扫六合有重合,但有一点却是新的,长城起边疆。长城,在万年前,长城有个新名字,叫万里长城,它起源于秦始皇。”

“长城不是单指的一道城墙,而是兼具了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存在,是古时候重要的军事防御基地。1”

“而这个追溯则需要到曾经我们提过的一个典故,烽火戏诸侯,那便是来自此,也就是说西周的时候,就开始修筑了,只是非常短,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为了各自的境况,长城修筑就多了起来,但也同样不长。”

“等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长城的修筑再次开启,也就是李白诗中所写的,役民数十万,长城起边疆,那个时候,长城修筑的非常壮阔,有万里长城之称。1”

“他是第一个认为长城必须修筑,还开凿灵渠修建道路的帝皇,当时修筑长城,很多徭役苦不堪言,骂声一片。可当时匈奴都是游牧民族,骑兵范围很大,边境又没有阻拦,就需要很多将士驻守,对于当地百姓和国家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和危险。”

“所以他修筑长城,保证边疆百姓的安危,也是减轻国家的困局,长城的修筑对于那时来说是十分有利的,长远来看,也是利大于弊,所以后世都说,秦始皇拥有无人可匹敌的前瞻性。”

叶寒霜很是感慨,他不否认他父皇修筑长城的时候,确实算得上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

却也不能忽视了边境得到的安稳,边境安稳了,才能保证国内更加的稳固,也能更大可能的减少破城的战乱。

这完全是可以功过相抵,甚至功大于过。

何况世间事,本就没有十全十美,做一件事,看的也不只是眼前,就像是这长城,他惠及了后世无数。

所以他父皇,后世喜欢的人极其喜欢,讨厌的也极端讨厌,因为大家站的角度不同。

站在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角度,他们怎么可能不恨秦始皇

站在边境那些安危得到保障的百姓角度,他们又岂会不感恩喜欢这个保护了他们的陛下

喜欢对,讨厌也无错,只要不是恶意的,他觉得并没有什么。

都不影响他父皇就是那么优秀,独一无二。

静静听着的众人,眼睛再一次睁大,看着屏幕上显现出来的修筑在一座座高山上蜿蜿蜒蜒宛如一条银龙的长城,下面砖石堆砌,上面是路,还有遮挡

,中间也有防空洞之类的存在,还有各种斥候小口。

这是何等的智慧

一段段长城链接着一座座山,就好像是枢纽,把所有相隔几万里的远方给链接在了一起。

哪怕是不懂军事的,看到这样衔接的长城都能明白一个事情,传递消息,方便了好多好多。

古时道路不通,也只有马匹这个交通工具,其他城市有什么事,都需要许久的时间才能互通消息。

若是有敌人来袭,没法在第一时间传递,派送援军,后果可想而知。

而有了这个长城,不仅是起到了通讯缩短,还能防御。

多么精妙的设计。

“始皇陛下真的好聪慧啊。”

“这长城看着就好壮观,太强了。”

“我突然能明白了秦始皇为什么无人能超越了,他总是走在最前方。”

没错,他总是走在别人前面。

任羽也道“我能理解为什么说劳民伤财,役民们苦不堪言了,在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作业,确实艰辛悲苦,想来修筑这长城,填进去了无数的血和泪,还有许许多多的生命。”

“这样浩瀚的工程,是必然了。”孟亦彬颔首,光是看着就非同凡响,何况是实施的时候。

“但一样利国利民的政策或者是东西出来的时候,总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役民们是苦难,他们恨他,厌恶他,受惠的人,则喜欢他,为之欣喜。”

妄言悱接过话“这件事本身就是两面性,无可厚非,功在千秋。”

他其实还想说一句利在当代,只是就像是叶寒霜和孟学长所言,那些役民不会觉得是利,包括很多很多人,恐怕都会因此十分憎恨惧怕秦始皇。

修筑长城是一件很艰苦且持久的事情,肯定会需要源源不断的补充人手。

人手哪里来,肯定是各地征召。

谁都害怕被选上,要是谁被选上了,估计都能感觉天塌了。

所以后来各种民乱,也不难理解。

竟不看其他,光是这,就足以让很多人心慌。

凤皇他们也听到了,暗暗点头,是这个理。

秦始皇此举,不同的人来看,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他们终究都只是旁观者。

他们觉得值得,可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又该如何

他们难道不冤枉不悲惨吗

可说不值得,那后世惠及了那么多人,又该怎么说

这个答案他们不是给不出,相反,要是问,他们能直接答这都是无上功绩啊。

不过是,多方感慨罢了。

李世民他们也没有说什么,不论是大汉还是唐朝,他们都没有着重去修建这个东西。

看不到其的好处

倒也不是,觉得够用也没有太大必要吧。

但他们得承认,长城确实有很大作用。

叶寒霜继续说“在始皇陛下之后,便是明朝时期,大肆修建过长城

,这万里长城,可以说聚集了无数代人的心血,也见证了朝代更迭和战火纷飞。在万年前的十九世纪华夏就公布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能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足可见世界对其的瞩目。

古人的智慧,真的卓绝。

那样的高山,他们建造出了那样不凡的长城,没有现代化的任何设备,全靠人力手工,光是想,都觉得那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

可是做成了。

那些修筑长城的人,多么伟大。

到他来这之前,他都还听到消息说,长城还有传承,就是曾经修筑长城的人的后代,一代代的都在进行修筑工作。

每年他们都会定期检修维护,要是需要修补,依旧是人力背着砖石上去。

长城很多路段人力通行依旧困难,更别说是用车运输和其他工具了。

真的很伟大。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默默的做着乏味又辛苦的工作,不停止的奉献。

令人敬佩。

“我始皇陛下也太厉害了吧。”

“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啊,这个名字,光是听着都好让人自豪。”

“没错,他能成为千古一帝,真的是有原因的。”

叶寒霜赞同的点头“就像是另外一个惠泽后世的大工程,开凿灵渠,这一点,大家可能感受没有那么深,但我想,大家一定能够明白。”

叶寒霜按了下屏幕,万里长城的画面变成了两条宽阔的河流,中间却隔着很远的距离。

“当年,秦始皇为了把岭南地区,也就是一个较为远的地区纳入版图,且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下令修建灵渠,让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江河流域链接在一起。2”

“岭南那边一直种植艰难,缺水,因为这条灵渠的开通,使得那边的困局得解,大大的提高了百姓的粮食产量,也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是为后世创造了进一步开发这个地区的道路。”

“可以说,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即便具有巨大的争议,都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是当时身在局中的人,看不到的。

在场的人却是一时间难以理解长江珠江岭南什么的,但他们都看过不少历史了,对于万年前的古时地图有一些浅薄的了解。

再加上他们可以换算,把那个时候的地方换成他们现在认识的地方。

一下子就能体会这其中的厉害之处。

这不亚于让一个干旱的地方,出现雨水滋润,让其能够自然发展,解决了彻底的干旱啊。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