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2 章

来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瘦高个,面容和蔼,只面上隐有急色。</p>

小区里入住的人也就一半,没几个月大家也熟悉了,被问路的大妈是政府机关单位的退休主任,听闻是找顾承安的,抬眸就见到苏茵,顺手一指“那可不就是小顾的媳妇儿嘛。”</p>

侧头又是一嗓子“小苏啊,找你们家小顾的。”</p>

苏茵看着穿着一身藏蓝色工装的人,上面印着庆年冰箱厂的字样,她手把着左肩的背包走过去,与人打个照面,想来是爱人生意场上的事。</p>

“苏同志,你好,我是庆年冰箱厂的销售科主任侯兵,专程来找顾厂长的。”</p>

苏茵冲他点头示意“不巧得很,他今天刚出门,估摸就几分钟前。”</p>

“哎呀。”侯主任一拍大腿,有些可惜,立时准备去追,刚一转身又想起手里还有东西,忙往苏茵跟前送,“这点儿东西,你和顾厂长尝尝。”</p>

这就是要送礼求办事了,苏茵忙拒绝“东西我就不收了,你要是找我爱人有生意上的事跟他谈就是。我还忙着去上班就先走了。”</p>

顾承安的生意苏茵基本不过问,更别提代替他收礼,万一收礼了礼给自己丈夫带来什么麻烦就适得其反了。</p>

苏茵没将这事儿放在心上,赶到报社继续忙碌。</p>

距离一月的专题报道还有一个多月,可稿子一直不尽如人意,组员们聚在一处讨论。</p>

“我在想要不要再去跟几个厂的情况,到时候咱们整合起来报道。”</p>

“可以啊,现在的稿子就感觉缺了点东西,不太够。”</p>

苏茵看向众人“还有什么好的推荐吗”</p>

“我上回去采访外资投资的时候打听过,有好些厂准备接受外资或者港商投资,就是想多撑一撑。”</p>

快速的时代变化下,有些默守陈规的厂子确实容易被拍死在沙滩上。</p>

“那收集一下名单,咱们讨论讨论选几个典型代表,看看能不能同厂子联系采访。”</p>

宋春梅和庄严负责此事,一头扎进资料分析中。</p>

没多久就带回来消息,一共四个厂,主要是没有及时更新技术设备引起的,落后于时代发展,可是</p>

“怎么还有冰箱厂”林志豪颇为惊讶,“冰箱这种不是又贵又难买嘛,按理说随便赚钱吧。”</p>

宋春梅摆摆手“小林,你是不知道现在市面上多少冰箱品牌,不说咱们国产的一堆,就外国牌子进来的就七八个,这么多家都卖,大伙儿买谁呢”</p>

苏茵看着名单上的庆年冰箱厂的名字,突然就想起来前几天在小区门口碰见的男人。</p>

她猛地想起什么,迅速翻阅着过去的资料,又问组里的老员工“春梅姐,当初咱们国家最早自主生产冰箱的厂子是不是就两个”</p>

“是吧。”宋春梅对这事儿有印象,还是她写的稿子,苏茵这么一问,她也想起来了,庆年就是其中之一。</p>

十多年前,庆年和红星在</p>

同年生产的国产冰箱,是唯二能生产国产冰箱的厂子。</p>

没想到十多年过去,红星成为国产冰箱顶梁柱,庆年已经快不行了,连年亏损。</p>

与此同时,庆年冰箱厂的销售科主任侯兵在连续几天蹲点茵乐牌电视机厂后,终于等到了顾承安顾厂长。</p>

与自家根基数年的国营厂不同,这位私营老板年轻,气势足,听闻他的来意微微蹙起眉。</p>

“侯主任,你的意思是庆年冰箱厂想和我合作加入装修家电礼包推销活动。”</p>

没错。”侯兵舔了舔干燥的嘴唇,上了年纪脊背略有弯曲,可还是努力挺直,“我们厂听说顾厂长在促成这件事,想合作一回。”</p>

顾承安这阵子确实在忙此事,已经确定了其中的几家厂子,唯独还剩下冰箱厂没确定,原本的备选有国产冰箱里名声最响的红星冰箱厂和外国品牌恒远冰箱。</p>

“侯主任,你们庆年冰箱不太占优势,不管是名号还是销量都不够响。”</p>

侯兵自然知道自己厂冰箱的未来堪忧,要不然也不会到这个连年亏损,甚至发工资都困难的地步。</p>

“顾厂长,我们厂的冰箱绝对没问题,还质量过硬,就是一直卖不动。您这边要是有问题可以上我们厂看看,这回我来也是替我们厂厂长邀请您的。”</p>

让销售科主任来上门邀请,诚意也算足,可顾承安手里头有两个现成的不错备选,还要去看看这个哪方面都拿不出手的老厂</p>

侯兵面对这个比自己年轻不少的男人,心头的阴影渐浓“其实我们这回主要是厂子实在困难,手里头一批冰箱销不出去,也不能擅自大降价卖了,再这么下去我们厂工资都要发不出来,只能接受外资注资了。”</p>

顾承安讪笑一声“侯主任,挺多厂还想接受外资注资,听起来你们厂不情愿”</p>

这是实话,不少工厂十分愿意接受外资注资,一方面能设备技术革新,一方面资金充裕能扩大生产,可也有弊端</p>

外资或者港商哪有不精明的,生意人岂会做慈善</p>

投资多少,只会成倍地拿回去。甚至最后吞下整个厂子。</p>

“我们厂领导班子都不愿意,担心一旦开了一个口子,几十年的心血都没了,以后做什么都要听外资的安排,甚至骨头都被吞了。”</p>

顾承安微微侧眸,直到听到这句话才有几分意动。</p>

苏茵和组员定下了新的两个工厂采访,她和宋春梅去庆年冰箱厂,冯晓敏和孙利民去采访肉联厂,大家分头行动。</p>

星期六,苏茵同顾承安一块儿出门,两人一般也不管对方的工作,只有想吐槽些什么的时候才开口谈工作。</p>

“我送你去报社。”顾承安今天开了夏利,他要去庆年冰箱厂看看,对于这个已经没落的老牌冰箱厂,他的了解甚少。</p>

“不用了。”苏茵冲他摆摆手,“我今天不去报社,要去跑采访,你忙你的去。”</p>

夫妻俩在街口分开,却在</p>

庆年冰箱厂厂门口碰见了。</p>

顾承安“”</p>

苏茵“”</p>

宋春梅是认识顾承安的,一见到苏茵的爱人就乐了“你们两口子这是工作到一块儿啦”</p>

苏茵也笑,今天早上走得急,她又经常外出跑新闻,没有对男人说去哪儿的习惯,早知道他也要来,就搭车来了。</p>

不过顾承安是先去了一趟自己厂里再来的,因此到庆年冰箱厂的时间和苏茵差不多。</p>

庆年冰箱厂厂长王海和书记杨坚,副厂长金凯以及销售科主任侯兵,宣传科主任张强一同出现在厂门口。</p>

这个老牌的现如今已经没落的冰箱厂,对于可能成为救星的顾厂长以及重要的宣传手段的报社记者都礼遇有加。</p>

宣传科主任接待了苏茵同宋春梅,顾承安则是被请去会议室与厂长书记副厂长以及销售科主任详谈。</p>

苏茵仔细打量这个老牌冰箱厂,想起最近翻找出来的存档报道,当年生产出第一台国产冰箱时,这里是多么红火,现在却渐渐落伍了。</p>

张主任热情同两位记者介绍了庆年的建厂历史,讲述当年的技术突破和曾经辉煌的几年。</p>

“那时候我们的冰箱也是一台难求,想买的人托各种关系来打听求冰箱票,不过我们厂长说了,坚决反对任何走后门情况,就是他爱人娘家的亲弟弟结婚也没法,特别秉公无私。”</p>

苏茵听在心里,只感慨这位厂长也是够直性子的,认死理。</p>

后续参观厂房,采访各车间主任和副厂长,拍摄照片,苏茵听着看着大概明白庆年冰箱没落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