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渡儿眼睛一亮,拍手笑道:“你明白。”

黛玉心里说:我明白。

她们话到投机处,天色渐晚。临到告别时,就听渡儿叹道:“只可惜如今世上大多作拟话本和传奇的人,倒的确大多是‘微末小道’,都喜欢那一套千人一面的文君子建。连作个才子佳人,也作不出个有新意的来。更不要提与当年的《窦娥冤》、《赵氏孤儿》一比。”

黛玉道:“怎么不提《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这等宏篇?”

渡儿沉吟一会,告诉她:《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等,乃是数代之作,非一人一朝而能成。是历史上流传下无数故事,经过历朝历代众多民间艺人、好事文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寒窗十年之笔所编撰,,每经过一个人的嘴,可能就变一点文字。到后来,由某个人收集、总结,删改,联系,最终合成一部。

所以,《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之类,乃是民间无数人共同之作,是百姓之功也。不是一个人独力所作。

黛玉这才叹道,是自己长了见识。又问渡儿哪里知道的这些。

一问到这里,渡儿每次就默然不答。黛玉看她似乎为难,也就罢了。

此后数月,大凡是宝玉不来的时候,或者是不想见贾府诸人,她便常去请渡儿来耍。

一来二去,概因外面不能谈的一些“邪书僻传”的话,渡儿一应不在乎,恰好合了黛玉的脾气。两人便很有点推心置腹。

又一回,正在聊天。因与渡儿说到兴头,黛玉就留她多坐一会,便要去取自己平日的诗词来给她赏读。

黛玉正去了,一个小丫鬟刚得了紫鹃的嘱咐,正在给黛玉收拾床铺,忘了黛玉的枕头不准动的嘱咐,收拾床榻的时候就翻动了枕头,忽然翻出一叠文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