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章,是“那个”霍凌绝才能写的出的文章,可能有的考官不喜欢这种风格,但因为写的太好了,所以也一定会有名次,而且愈往上走,名次会愈好,因为很明显,这种文章,或者说他这个人,会合乎武宣帝的品味。

余致远的神情有些复杂,叹道:“真是人不可貌相,英雄出少年!”

沈昼眠却是若有所思,最终,他抬起眼来,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他一直怀疑,沈昼锦那个梦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如今……他似乎已经确认了。

翌日发案,果然,沈昼眠高居第一,霍凌绝拿了第二。

之后接连几场考下来,最终的名次,仍旧是这样,沈昼眠拿了案首,霍凌绝第二。

如今大盛的县案首,可以“进学”,免府试、院试,直接得到秀才功名的。

换句话说,沈昼眠的下两场都不用考了,可以直接去考乡试了。

而霍凌绝属于县前十,说着虽然也挺好听,但下头的试还要照常考,到了府试还要提坐堂号,也就是说,要坐在最前头。

好在大西北地广人稀,边城这个城位置特殊,所以太守和刺史会长驻在此,府试和院试也是直接在这儿考的。

而且大盛朝与前朝不同的地方在于,乡试会试也是一年一回的,不像前朝是三年一回。

所以,其它试期也会随之变动,府试四月份、院试六月份、乡试八月份,转年二月就可以参加会试了,而且大盛朝过了乡试,有了举人身份就做官的,真不在少数,处处都透着求才若渴。

但不管怎么说,当下这事儿是过去了,沈昼锦就跟霍凌绝商量着,明天回边关去。

两人正说着话,周温良急匆匆过来禀报:“郡主,钦差到了。”

沈昼锦诧异了一下,看周温良嘴角带笑,这是早得了信儿没说,估计是好事儿,想给她一个惊喜。

她就赶紧换了衣服出来了。

出来一看,所有人都换好了衣服,摆了香案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