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一周后这些新人正式上岗,糕点车间的产量也有所提升。但还是不够,随着江城食品厂的名头打响,来订货的越来越多,远一点的甚至要用火车发货。

人手实在不够用,到了十月份,厂里再次扩招,这次招了五十人。

这还是夏芍怕步子太大扯到蛋,有意压着的结果,不然还得招更多。就这五十人招完,糕点车间的车间也不够用了,临时又加盖了两间,添了两台烤炉。

因为产量和销售量的提升,相应的采购员和销售员也多招了几个,尤其是销售员。

厂里一看,干脆成立了个小组,专门负责糕点车间的销售,人数快占销售科的一半了。

这些销售员夏芍都去看过,眼神太过闪烁的不要,纯粹关系户不要。

改革开放以后,销售员做手脚掏空厂里资产的太多了。有收了货款不给厂里,存在银行吃利息的,也有把真东西卖了,弄点假的回厂里退货说没卖出去的。

苏书记这方面还算抓得严的,没像其他厂一样被买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跟着捞油水。

但谁也不知道这些人出去了是个什么样,夏芍不想被影响了好不容易做起来的口碑。

十月底,新工人和老工人打散,重新分配到了几个车间,两个新车间也正式投入了使用。

每天都有糕点源源不断的入库,又运输出去,糕点车间也从四个班扩充到了六个班。

就在这时,夏芍收到了一封电报。

电报是由陈寄北老家发过来的,发报人陈庆宝,上面只有熟悉又不熟悉的五个字——

“父病危速归”。

第144章 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