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的鼓点声真的很好听。”旁边的主持人说道。

“是的。”

连这次的解说员沈煜都说:“在其他选手去展现中国名媛淑女的时候,宋颜宁去诠释了一位英气飒爽的女侠。在其他选手想要讲述有中国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时,宋颜宁去描绘苍凉古道大漠黄沙的诗情画意。对于如今许多选择中国风节目的选手来说,宋颜宁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但毫无疑问她又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色彩,这是一套让人眼前一亮的,很别致的节目。”

宋颜宁并不知道有人这样夸赞她,她接过李言蹊的冰刀套到等分区等待自己的分数,彼时丹尼洛娃已经踏上冰场。

很快,宋颜宁分数出来。

TES47.48,PCS37.03,短节目总分84.50暂排第一位,宋颜宁再度刷新了短节目世界纪录。

宋颜宁在满场掌声中对大家挥了挥手,笑容温和。

离开前,她最后看了一眼在场上蓄势待发的丹尼洛娃。

这场比赛是丹尼洛娃大奖赛首秀。

她已经在霍华德教练组里训练一年了,刚转组时的成绩远远没有达到双方预期。当初师徒两人对外喊话,丹尼洛娃要重新调整她勾手跳的用刃,还要练四周跳来提高竞争力。结果一个赛季过去,丹尼洛娃不光技术上没有任何改进,连她唯一的制胜武器——稳定性都出现了问题。

如今是她转组第二个赛季,在之前的B级赛中丹尼洛娃的表现依然不甚理想,之前喊出的豪言壮语没有一句兑现,如今唯一可以被夸赞出来的竟然只有表现力了,甚至是被夸为艺术家。

美国站叶赛也在看——自从认识宋颜宁之后,A级花滑比赛她基本都追。她本身又是个业余体育撰稿人,对如今冰迷对丹尼洛娃的夸赞很清楚。

而她的反应是——嗤之以鼻。

无非是布鲁塞尔冬奥会失利,作为上个奥运周期的花滑女王没能冬奥会夺冠让她有了悲□□彩,连带着节目似乎都变得感人,自此她就被夸赞成表现力精湛的选手,这可真是没头没脑。

年少时剑走偏锋,在其他选手打磨舞蹈姿态力求更有美感时,她用直白的身体语言与丰富夸张的风格为自己杀出了血路,这种简单直白的无实物表演的表现形式,让节目的确明了,然而却淡化了舞蹈姿态上的美感。那时没大有人吐槽说她姿态不好舞蹈不好——因为她根本没有用舞蹈来演绎。

这种表现有反对也有拥笃,反对的就是觉得她的节目看起来幼稚,无法体现出深度,拥护的就觉得这样能体现节目表达的内容——毕竟是无实物表演,总能有某几个时刻让观众读取到节目的某些讯息。

但争议也好拥笃也罢,丹尼洛娃是格蕾教练家里出来的孩子,格蕾教练组里的节目本身就是各种无解之谜。编舞师斯捷潘给丹尼洛娃设定了这种路线,丹尼洛娃没什么选择权。

转组后,丹尼洛娃就曾借编舞一事暗示格蕾教练组里的霸道,她称自己对节目的选曲、编排甚至服装都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唯一的选择只有服从。

而转组后丹尼洛娃的发挥,让叶赛觉得,虽然她不喜欢斯捷潘,但突然觉得斯捷潘还是有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的。

丹尼洛娃最大的优势是技术发挥稳定,相貌气质都比较少女,性格也比较活泼外向,表演比较用力,但相对应的,她的舞蹈是缺乏打磨的——容易用力过猛。

从上赛季开始,丹尼洛娃的节目就出现一个问题:假大空。以往斯捷潘给她的节目编排是非常满的,节目时间内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计划好的动作和步伐,这样丹尼洛娃根本不需要思考,她只要完成这些动作就可以了,而且斯捷潘还会放大她本身的特点来给人留下印象,比如丹尼洛娃五官都比较大,斯捷潘就会把面部表情也设计到节目里,这就造就了丹尼洛娃的个人风格。

但新的北美编舞师不是,新节目给了丹尼洛娃大量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像一些和观众互动的动作还有一些技术动作之间的连接部分,都需要丹尼洛娃自己自由发挥,而丹尼洛娃是不擅长这些的。再者,没有了无实物表演后,她的舞蹈显得僵硬粗糙且稚嫩。而且她上赛季有心挑战爵士乐等俏皮性感的风格,真到了比赛中却面容阴沉,完全没有轻松活泼的气息,倒像是扛枪上战场的俄罗斯女战士。

这些都给了丹尼洛娃阻力。她本身难度不出挑,如今全靠着冠军光环带来的超高的艺术分来支撑名次。

叶赛认可她挑战新风格的决心,也承认她这一年多的磨练表演是有进步的,但要说艺术家,未免差的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