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颜宁还特别赞同自己一样用力点头,顿了一下她说道:“其实我当时特别紧张。”

李言蹊缓缓收敛笑意。

宋颜宁盯着车顶的一片灰色,淡淡的说:“因为太紧张了,短节目就出现了失误。”

13岁的土耳其站青年组分站赛,那算是她和教练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国际比赛机会,她知道要好好发挥来证明自己值得这个名额,却还是出现了意外,所以那个失误出现之后宋颜宁差点流下泪来,强撑着一口气下了冰场,不敢看陈教练的眼睛。

但是陈教练很淡定,从头至尾没有批评过她,甚至陈教练带她的那些年里都没有因为失误批评过她。

“在那之前我还比了一次国内的俱乐部联赛,也出现了失误,”宋颜宁突然想起来了,“那场比赛其实就是国内冰协要看看我的水平的,结果我发挥的并不好。”

那段暗沉的终日紧张忐忑的岁月……宋颜宁叹了口气:“奇怪了,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呢。”

李言蹊微微笑了笑。

“你觉得自己拖后腿了?”

“有点。”宋颜宁笑了笑,“就觉得自己辜负了陈教练。他越不说,我就越愧疚”

李言蹊点头,以宋颜宁的心性,确实会这样想。

“其实……”李言蹊在十字路口等红灯,从后视镜看她一眼,“我想陈教练之所以不对你说什么,是因为他很清楚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一个始终都认真对待比赛的选手,不需要教练额外督促。所以他对你有信心,他知道即便他不说什么,你也会自己努力。”

顿了一下李言蹊继续说道:“而且赛场上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每一个选手都是抱着能发挥好的心情上赛场,但实际的表现不一定总是称心如意,这个我们都明白。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俄罗斯女单一样整个赛季都不出现失误,也不是所有选手都有她们那样失误也能夺冠的待遇——你不要怀疑这一点,她们自己都很清楚的,某种程度来说这会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

宋颜宁沉默了一下,突然看向他:“你是不是也有过这待遇?”

李言蹊笑了,不置可否。

当年巅峰时期的李言蹊,又何尝不是出场即冠军的绝对统治者。

“你当时年纪小,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发生失误再正常不过了。我觉得一个人最难的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保持优秀,而是能克服心理障碍去挑战对自身来说更有难度的事。从自由滑来看,你做得非常好,甚至比那些一参加比赛就总是夺冠的俄罗斯女单都要好。”

很多选手他们各方面的比赛素质是天生的,这一点显而易见,有的人就是爆发力好,有的人天生就有绝佳冰感,有的人就是天生大心脏,这一点很多人天生就有,自然也会有人天生就有欠缺。

宋颜宁身体素质在花滑上绝佳,这一点无可置疑,心理素质上是欠了点——但绝对不是所谓的“拉胯”或者“扶不起来的阿斗”。宋颜宁唯一让教练操心的,也不过就是赛前她容易心理负担大,她这个习惯导致的结果就是赛前会出现一系列不自然的反常状况——比如会多喝水、发呆、动作反复,经常叹气,不爱笑等,这些小细节就容易让教练跟着紧张。

李言蹊其实还好,他跟宋颜宁年纪差的不大,加上心态也年轻……就很愿意跟宋颜宁以朋友的身份沟通交流,他本人很爱思考,所以把宋颜宁的性格脾气摸得比较透。他知道宋颜宁在这种状态下反而是不怎么需要别人开导安慰的,像多喝水发呆这些小细节更像是她自我调节的一种习惯。如果真的调节不过来,宋颜宁其实会主动跟李言蹊说话求帮助。

这两年李言蹊就学精了,宋颜宁比赛前叹气发呆嗜睡,李言蹊只保证她一日三餐正常,其他时候除非宋颜宁自己开口,否则绝不打扰她。连说话都言简意赅,就为了给宋颜宁足够空间让宋颜宁自己做心理建设。

李言蹊处理宋颜宁的情绪比较轻松,但陈教练就不行了。作为传统中国体制内走出来的运动员和长年带男单的教练,当时六十来岁的陈教练显然没有那么多针对小妮妮的心得体会,一看到宋颜宁喝水叹气,他就也跟着发愁,一看到宋颜宁化个大浓妆,他就觉得这脸上花里胡哨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但是宋颜宁真的到赛场上,其实发挥都不错。李言蹊不知道其他教练怎样,至少对他自己来说,李言蹊怕的不是选手赛场出现失误,而是怕选手失误以后心态调整不过来,导致后面稀里哗啦的崩盘。一个选手的心理素质好坏不能只揪着一个失误就下定论,选手整场的发挥才是关键,很多选手因为一个前面的一个小失误导致后面发挥失常。比如当年黛西·摩根就曾在一次四大洲比赛里,因为前面的一组跳跃卡了冰槽,导致后面连续四组跳跃失误,当时那个卡了冰槽的跳跃其实完全是不可控的意外因素,不是黛西的错,但黛西显然受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