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伯邑考?姬昌不解地皱眉,“母亲,我儿伯邑考上孝顺父母,下友爱兄弟,秉性温良,待人宽厚,一向无甚不妥。母亲为何有此言?

“他样样都有,唯有一处不好。想起丰姿俊雅的嫡长孙,太姜深深叹息,“他并非天命继位之人。

姬昌跟着叹口气,“母亲怎又说起这个?天命既变,伯邑考身为世子,自当继承西伯侯之位。

“这正是烦难之处,太姜缓缓摇头,双目定定地看向姬昌,“你可确信,往日里不曾重视次子甚于长子?

他可有重视次子甚于长子?姬昌扪心自问,然后无奈点头,是有的。天命继位之人乃是次子,他的心底便早已做好了失去长子的准备。

只因若非长子去世,继位之人又如何轮得到次子。此种情况下,他只得减少对长子的关注,以减轻即将到来的失子之痛。

见姬昌回过味来,太姜又道,“你以为自己的表现,妻妾是否看得出来?子嗣可否感受得到?西岐的文臣武将又是否心有计较?

姬昌继续回忆,太姬与他谈论的多是次子,然她每回给几个儿子准备物件,伯邑考总是独一份的好。

自次子以下,儿子们与他单独相处时,每每力争表现,然与伯邑考同在时,各个循规蹈矩,不曾多说一句话。

而众多文臣武将,虽对长子多有夸赞,实则却并未有他的亲信将家中女儿嫁与长子。

这是妻子明明最为重视长子,却用次子讨他欢心;儿子们勤奋上进,却惦念长兄,甘当绿叶;他的亲信之人,竟是没有一个看好伯邑考。

想得透彻,姬昌对着太姜深深一礼,“多谢母亲指点。

只看妻子儿子的表现,他并不需要担心,亲信与长子疏远并未入他之眼,是因为姬昌早已认定长子将会早亡,众臣若与次子和睦,对往后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