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也因此今日来上朝的人比之昨天,少了三分之一。

还有些小虾米,戴阁老觉得没必要管,若是都抓起来,那他和刘阁老岂不是也要?

话说回来,众人还没商量出个什么对策来,外面就有太监传说太子殿下快到了,让大人们可以移步大殿。

从前的从前,禹王是群臣之首,所有人臣下看见禹王还要行跪拜之礼,禹王上朝的时候,众人还要分立两旁为其让道。

后来群臣之首是戴、刘二位阁老,齐王则是总和太子一起出来,齐王像是皇帝一样,就差没坐上龙椅了。

如今,戴、刘二位阁老对视了一眼,竟是都没有起身,刘善是个没心眼的,下意识扶着顾时惜先起来,顾媻被扶着前进了几步,快要走出等候室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什么似的,他蓦然回首,却见无数曾经高高在上的、冷漠的、大人物们此刻竟是有人含着热泪,有人充满希翼的光,有人憧憬的跟着他的脚步,在后面随他走。

顾媻从没有哪一刻感觉到如此的身兼重任,也没有哪一刻像此时忘记一切,感觉这种无上的灵魂升华。

“顾大人,快请吧,陛下那边等着呢。”外头之前还需要顾时惜巴结的小太监,需要给钱诱惑人家给自己说好话的小太监这会儿都对他恭敬有加。

顾媻忽地回神,笑了笑,他感觉自己好像实现了自己从来到这里就想要做官做大官的梦想。

于是他跨过门槛,不再纠结什么,领着身后的群臣径直往听政殿去。

一场早朝上的比昨日高效得多,顾媻得到了一张椅子,坐在下面第一排,首先由宋阁老站出来大肆说明齐王的种种罪行,又说他得以伏诛全是仰仗顾时惜,请太子殿下为顾时惜封赏。

刘阁老站出来也有话说,说太子殿下还小,总得有人先暂领国事。

宋阁老则举荐顾时惜。

一切都水到渠成一般,唱双簧一般,顺利极了,顾媻则不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出头,他很明白今天事情这么顺利,主要还是因为他胜利的缘故,支持他的人占多数,所以不管是有异心还是没异心的,这回都只会拼命融入他的这个组织,因此不会有人反对任他做宰相,暂领国事。

这次甚至连一个说他学历不够的人都没有,都说他实至名归。

顾时惜却站出来再三推辞,最后万不得已才说:“时惜年轻,太多不懂的事情,暂领如此之要职,如何能够服众?要时惜说,还请三位阁老再辛苦一下,辅政于殿下,下官从旁学习,什么时候学会了三位阁老的一身本事,时惜才敢一试。”开玩笑,自己真当了这丞相也没什么实权,实权还是在这几个人手里,在这几个人背后的世家手里,自己何必呢?不如卖个好。

小顾大人看得清楚分明,却把刘善感动得一塌糊涂,众臣干脆也顺着顾时惜的话说,竟是让戴、刘、宋三位阁老半推半就成了辅政大臣,七日后为三岁殿下举行登基大典,且即刻为前线准备军饷,军饷也解决得很迅速,直接将齐王家给抄了,三年的军饷就出来了。三年,三千万两白银,这可还都只是现银,还有更多的古董花瓶各种附庸风雅的字画、花园地契人口等等,这可也都是钱!

顾媻下了朝便被太子相邀暂住东宫治病,顾媻本来不想,但他实在不能多走动,便应了,又喝了一道药后,感觉精神多了,便立刻提笔要给前线的谢二写信,他要告诉谢二好几个好消息。

一来,前线军饷的事情不必在担心了,二来他升官啦,以后可以罩着他,第三……

第三,如果能杀了努尔哈赤,捧比较亲近他们的单于上位,他们也愿意花钱了事,如今大魏朝最不缺的就是钱了,查抄了好几个齐王党的大官,现在朝中钱多的花不完。

他笔触兴奋,每一笔都充满期待,期待谢二看见这些信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却只字不提他自己的身体。

等他一连写了七八封信,先寄出去一封,其他都保存起来,按照编号准备按时发出去慰问谢二。

毕竟他还有三个月,三个月,每天八封,一个月便是两百四十封,三个月便是七百二十封,哪怕每天寄过去一封,也能寄两年呢。

两年,两年后匈奴被清,太子五岁,刘善和江茗应当也能够独当一面,再加上谢二胜利归来,孟玉这等聪明绝顶的臣子也在,那这大魏起码还能再续命一百年。

顾媻心里没由来的畅快,笑了笑,转头又去给孟玉写信,他可得给人多写些好话,别让人因为他黑化了。

他面面俱到,殊不知就是他们杀齐王的这天,青州也出了大事!

原来扎西与努尔哈赤根本没有离心,他们是假意中了离间计,然后扎西领着小队人马直奔盐城,准备先打与青州相邻的小县,然后从后面绕道准备攻破已然是强弩之末的青州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