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当时昌王一党前朝有宰相杨升和吏部尚书杨光奇为首的权臣把持大半,后宫又有受宠生母杨妃全面掌控,照理来说,胜算是真的很大。

只是建朝以来,朝堂上下一直都秉持着“重文轻武”的思想,不免让昌王一党在对待军权态度上造成了些许的忽视。显然这一点忽视,又成为这场党派之争最为关键的地方。

颖王一党更深知,一旦京城兵权交出去,无论老皇帝最终还能不能醒来,迎接他们的都极大可能会是彻底的失败,可不就开始实施全力反击。

早前两个党派之争的凶残激烈,就连京城百姓都有所感知。不过具体情形如何,他们还是无从得知的。自是朝廷这会怎么说,大家便信什么。

数日后,被一大批朝臣们集体拥护,行使代理朝政大权的颖王,也开始对朝堂进行大清理。

时下对于官员在政/治上的刑事处罚,历来便多以流放发配为主。于是对于拥护昌王一党的诸多官员,一如早年太子一党出事时那般,择选偏僻穷苦之地用以发配安置他们。

杨升和杨光奇二人先有谋害君王之重罪,又在之前趁老皇帝病重不醒时紧抓财政大权,还涉嫌贪污之罪,便先实施抄家后再处死。最后还将二人全家刺配流放至极北苦寒之地,服苦役刑罚。

这可跟其他官员的流放发配所大不同,属于时下罪大恶极者才会有的刑罚。光是流放路上的艰辛,就很可能要了一部分人的性命。便是顺利活到发配地,被刺配的他们只怕也承受不了多长时间的苦役刑罚。

作为执掌多年朝政大权的宰相和吏部尚书,也毫不出意外的就在二人府州搜查到大量的金银和珍奇珠宝。

天下百姓在得知抄家结果后,自是纷纷拍手称快,也很是为颖王的上位刷了一把民间的好感度。

世家大族们也在这次动乱中经历了一场清理,毕竟当初党派之争时,他们各家族中也有不少人站位。站位胜利者那方的,这段时间自然是春风得意。至于失败者在被流放发配时,还先一步遭受了来自自己家族的舍弃。

这也并不是所谓的大义灭亲,而是事关整个家族利害关系下的不得不取舍。

在这些世家大族及时做出举措表态后,除了杨升和杨光奇为首的主要几人外,朝廷对剩下的那些人的家族就也几乎没有再进行什么太大的牵连处罚了。

“圣上还未曾醒来吗?”事情基本就此尘埃落定,这一日齐五郎也终于忍不住对韩彻询问道。

韩彻摇了摇头:“未曾。”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昌王一党彻底落败,颖王一党开始全面把控朝政和军权。那么即便老皇帝此时能够醒来,病重的他别说是重新掌控整个朝政,只怕连处理政务都是有心无力。

说到这里,作为之前能够把持前朝朝政的昌王一党,自然有不少身居高位乃至于肩负具体职务,负责具体执行各项措施的官员都在这次的大清理中落马。

这些官员尽管站位失败,但本身都还是有一定的能力。反观这些新接任的官员先是未必能各个都达到一来就熟练各项事务,掌控全局,再有之前就因两个党派争斗时所造成的一些政务被暂时搁置,如今却都需要及时作出决策,处理完毕。

韩彻这段时间在处理户部司的一些公务时,也就并未比之前两个党派做激烈争斗时顺畅多少。

不过这是党派争斗结束过后,新的执政人上台,朝堂必然要经历的一段过渡期。只需渡过这段时间,基本适应下来后,朝堂的行政运行程序就能逐渐走上稳定。

能对韩家造成的忧患如今也已经解除,三娘四娘也终于不用再装病困在家里。柳氏近来就也逐渐恢复往日的交际,继续忙碌着韩彻,三娘还有四娘的相看一事。

只是户部司的许多事务,最近受影响再度凝滞,让韩彻又恢复去年刚被调回京城,负责棉花推广一事时的那般忙碌。

每每让柳氏既越发着急韩彻这越来越“大龄剩男”的婚事,又因他这份早出晚归的忙碌而心疼。

说起来,韩彻之所以这么忙,还有党派争斗结束之后,朝廷之前就存在的一些弊端全都突显了出来。

其中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缺钱和缺粮。

户部作为掌管全国财政和天下土地,户口,钱谷和贡赋等的部门,韩彻任职的首先是户部四司之一的户部司主官郎中,掌管全国的户口增减和农田政令,还又肩负着要将棉花推广成为农业税新征收对象事务,自然便也躲不开。

所以别看在这次党派争斗中,终于成为了最终胜利者的颖王,最近的日子远没有原来所想象的那般春风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