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现在只有五千人,力量衰微,但是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恩却并不衰微——更何况,但凡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像这种拒绝造反、从叛军中脱离出来的军队有多么可贵,完全可以对其多加表彰,赠钱赠物赠功勋,把对方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各地宣传,动摇各地叛军的军心。
——那么朝廷有脑子吗?
当然是有的!
毕竟现在皇帝被赶去守孝了,国家各项大事都是由百官商议,顶多通过的时候给皇帝看一眼,知会一声……这些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官员们,自然不是酒囊饭袋,纵然有些党派之争,但这些争端,和距离朝堂千里之外的黄旗军小卒林道安,又没有什么干系,更何况林道安是作为义士、忠臣出现的,又主动带着军队来投,虽然人少,却有一个带头模范作用,在现在这种诸位造反的情况下,傻子才会把林道安往外推,所以接受林道安的投靠,是必然的。
朝廷高高兴兴地派人去接纳林道安的投诚,还升了他的官,直接多连跳,封他为昭勇将军,使林道安能够名正言顺带领他手下这批军队。
看得董守备十分眼热。
他为什么想跟着宏王?不就是因为待在朝廷管辖下的黄旗军中,升职太慢,出人头地无望吗?
结果林道安倒好,这么一操作,直接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变成了人人皆知的将军,一夕之间就跨越阶级,怎能不让他羡慕嫉妒恨?
而林道安接到圣旨,也是十分感激涕零,于是他当即就开始行使自己这个刚出炉的“昭勇将军”的权利,给朝廷上奏。
“臣出身微寒,少读诗书,却也知孝悌、纲常之理……”
“诸王叛乱,有违为臣之道,然天子诏令不出于室,朝中诸公,无有违为臣之道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