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两位大家长,确实有一些重男轻女,在对待儿女时,他们确实也有偏心的成分。甚至对于刘小娟这个娇惯儿媳妇,他们心里其实也有很多的不满意。

但再不满意,再偏心,他们也是分得清轻重的。

就像他的六个儿女,在读书上,他们从来都是能读书的就读书,不能读书的就回家。对于这个,他们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偏心就做出什么让读书的好苗子不读书,却扶持不喜欢读书的孩子继续读书的事情。

还有对待杨瑞他们,不管房子好坏。他们也帮衬着,给他们盖了新房。

甚至家里的几个媳妇生孩子,不管谁生。等生的那天,其实都是杨家老太太亲自去接生的。

只不过生了小丫头片子,他们就冷淡一些,最后就不好好伺候坐月子,都让她们的丈夫自己来。至于生了儿子的,他们都是本能的多照顾一些。

但不管怎么样,在刘婳这个亲家母的面前,他们还是努力的表现着他们对二媳妇的看重和担心。也说着不管生男生女,他们都一视同仁的虚话。

而且刘婳来了,他们也不好不表现一下。在过来时,杨瑞的父亲手上就拿着两只他自己家养的小鸽子,说是他们准备给刘小娟补身子的。

对此,刘婳自然是立马感谢,连忙说自己看到他们这么心疼自己女儿,她也就放心了。也就不后悔,当初舍弃另外一个邻村的男老师,最后选择他们家了。

“……”

二媳妇生产两次,小产两次,唯一送过这个的杨家二老,不好意思的笑着。

而第一次被如此对待的刘小娟,在明白公公婆婆是看到自己母亲过来了,才如此大方。对比自己之前的几次,她就默默的在心里发起酸。

不管怎么样,在大家的“照顾”和“期盼下”。等过了两天后,刘小娟就真的发动生产了。

现在的农村,大家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生的。

只有极少数发生难产了,大家才会张罗着把产妇往医院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