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页

众人闻言后轰然应诺,然后便鱼贯入门,态度却说不上客气,一俟入门后,便挥舞着手中棍棒,喝令府中群聚的家奴们靠墙站立,仔细清点,并穿宅过院,还有吏员跟随在队伍中,捧卷写写画画,一套流程已经颇为熟悉。

苏约并没有跟随入内,而是望着对面中年人继续说道:“请问贵府丁口、畜马几何?上命垂教,非是刁难。”

中年人闻言后脸色更显阴沉,顿足喝道:“这难道也与搜索窦宣抚有关?”

“自然是无关的,但雍王殿下垂教,此番西京闹乱,诸家受创实多。大军至此,宣威之外,也要有所仁施,在籍中男以上,该要有所补偿,如此才能确保从速归安,民户不失所养。”

苏约闻言后仍是一脸笑容地说道。

中年人闻言后冷哼一声,摆手道:“不必了,我家自有所养,也不必贪顾这一点仁施,大乱之后,物用艰难,还是转给余者贫困罢。”

“殿下宣恩,覆及籍民。足下虽有高风,但却让卑职难以复命。幸在眼下尚是初步扩搜籍口,稍后还有新令下达。卑职顺便询问,也是不想一事再扰,既然不愿作答,那么……”

“区区衙官下吏,也敢威胁我家?”

中年人听到这话,脸色顿时一变。

苏约见对方勃然色变,脸上笑容也为之一敛,挺胸而立正色道:“虽是县衙卑职,但也是身领皇命所用,与贵府共沐一恩,无非职用各有分别。职责所在,谈何威胁?若果真有此感应,那贵府要想一想,有无失守之处!”

中年人听到这话,脸上怒色更胜,还待张口欲斥,中堂有家人匆匆降阶行来,附耳低语片刻,中年人闻言后恨恨瞪了苏约一眼,然后才匆匆登堂。

苏约闻言后也不阻止,只是垂首站在府邸门前。过了一会儿,又有家人行出,将之请入中堂。

堂中坐着的,俱是丹阳公府家人,而这一代的丹阳公李守节,则在外州担任刺史,并没有留在长安。

苏约虽然背后站着雍王,但对堂上众人也不敢怠慢,特别是主座上那个鹤发老者李大惠,虽然没有官爵在身,但论起乡声资历,还要胜过此前在灞上大营被抓捕的北平公段某。

彼此见礼后,李家众人也没有与苏约过多交谈,只是将他所要求的籍口资料递了上来,老者李大惠说道:“家人久事戎旅,不乏失家失业的故员附籍寄养,所以户丁略繁。请问苏县尉,这是否有违殿下政令?”

苏约闻言后微笑摇头道:“雍王殿下所守,亦是朝廷律令,只要章令无改,李公便无需担心违令。即便定乱所需,偶有令式暂行,但也绝非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