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李潼之所以确定孝义能够成为他的一张保护伞,除了基本的人情判断之外,也在于武周制科单单有关“孝悌”一类的科目便有数次之多,由此可见他奶奶是真的很缺爱,需求甚至都上升到国事人才层面。

一个帝王人物本就复杂,功过如何又哪里是能一言以蔽之。

当然,武则天功过如何跟李潼也没啥关系,你对我好自然就是好人,对我不好,该弄你还得弄你。总之,我是不会放弃宫变夺权的准备和权利。

“远游多年,人事俱非,不敢言胜世俗,能守唯不负当时而已。郎君垂怜及我,是枯禾喜逢甘霖!旧年常忿才力不为取,而今幸得赏用,唯倾我所有,证此一身!”

苏约讲到这里,又是起身而拜。

这话也算是心声表达了,不得志之人,世道常有,谁又不想证明自己?

李潼也想试试这个苏约才略如何,想到刚才与田大生商议的问题,便又问起这个苏约,想看看他有没有别的思路。凡事不作一手准备,蹲茅房商讨机密的情况毕竟也是少之又少。

……

唐代科举中,干谒延伸出来的行卷、公荐等现象,虽然肇始于高宗时期,但真正发展壮大起来还是在盛唐以后。神龙政变后,中宗一朝多人弄权,大量的斜封官也加强了公荐的影响。之后科举制科逐渐减少,进士科逐渐独大,干谒所带来的效果也越来越强,跟现阶段还是有很大不同。

第0123章 兵事再兴

“洛河自汇千年运,天街长出入九重。宁知闾里袍褐客,津桥渡否两世中。”

听到少王提出的问题,苏约短作吟咏,片刻后自觉失态,忙作歉然一笑,然后又叹息道:“虽然同居闾里,但门庭自有深浅之分,低者登于高门,谈何容易。但若遁出俗外,倒也不是没有路径。”

“怎么说?”

李潼见这苏约除了自怨自艾之外,也颇有几分成竹在胸的笃定,便好奇问道。

苏约稍作思绪整理,然后又说道:“深庭者,门禁森严,常情走访,自然难入。但若避开常情,倒也不难。方伎者医卜技艺诸类,僧道之徒,异货豪商,但有非凡,越俗情登门第并不艰难。”

眼见苏约侃侃而谈的姿态,李潼不免感慨,你老小子蹲神都怕不是专心备考吧,这攀龙附凤门道琢磨很深啊。